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在新的征程上,如何更好把青年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動員起來,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和青年工作必須回答的重大課題。”新時代青年要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成為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未來力量。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重要渠道,肩負著形塑青年價值觀念、指引青年奮進方向、鼓勵青年投身建設的責任。講好思政課應當做到堅持教育原則、創新教學形式、促進青年發展。
講好思政課應堅守原則,團結青年砥礪奮進、保持胸懷天下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關鍵是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必須堅持立德育人、與時俱進的原則。
思政課要始終堅持立德育人,為國家培育胸懷天下、大展宏圖的青年力量。思政課要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思政課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為國家培育顧全大局、關注社會的英才力量。思政課要在偉大實踐中關注社會,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彰顯思政課教育的時代性與現實性,讓思政課的教育更加生動。思政課教學要充分利用好社會現實中的鮮活素材,提升思政課的問題意識及實踐性,引導青年關注現實、關注社會。
講好思政課要創新形式,組織青年勇擔責任、做到知行合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無方,刻船不可以索遺劍。”只有積極關注時代發展動向,積極組織創新教學形式才能講好新時代的思政課。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講好思政課,更要在社會課堂上講好思政課,達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思政課要利用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組織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課堂是青年校內活動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培育青年政治自覺、思想自覺、理論自覺的重要渠道。提升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必須利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一是要完善思政課教育教學體系。2021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21年本)》,明確了思政課組織管理、教學管理、學科建設、特色項目等的建設標準,規范了思政課的組織管理、教學管理、隊伍管理。二是要提高思政課教師的理論素養。“思政課教學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涉及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涉及世界史、國際共運史,涉及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等等。”這對思政課教師的理論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要注重培養青年責任感和使命感。“胸懷’國之大者’,擔當使命任務,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負、建功立業”。思政課課堂教學上要積極引導青年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人。
思政課要拓展到社會課堂,推動社會課堂內容與形式的創新。思政課拓展到社會課堂是指將課堂空間向社會延伸,實現思政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創新。要鼓勵青年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在現實生活中去實踐、去感悟,鼓勵參與社會志愿活動,讓青年在實踐中充分理解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達成知行合一的效果,讓青年把從理論知識靈活使用到分析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去,提升思政課教學的水平。
講好思政課需促進發展,動員青年勇于自我革命、始終緊跟黨走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講好思政課不僅要以青年為中心,更要推動青年全方面發展。
思政課要聚焦青年,積極關心青年的心理狀況和豐富青年的精神面貌。思政課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這一要求不僅涉及到對科學文化素養的培養,涵蓋了思想道德修養的提升,同時包括心理疏導中的作用。“要堅持不懈促進高校和諧穩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高校建設成為安定團結的模范之地。”在思政課教學中,既要著眼于對青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同時要培養青年積極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
思政課要著眼于青年的全方面發展,推動青年全方面的進步。思政課不只體現在公共基礎課程的知識傳授上,更要注重提升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養、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安全觀念等方面。通過推動社會實踐與課堂教育的結合,讓青年在志愿服務、生產勞動、科技發明中增長知識才干、了解國情民情,在實踐中錘煉個人意志與品質,在實踐中不斷創新進取,獲得更加多樣化發展。
新時代的思政課應當堅持教育原則,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實現促進青年發展的目標,“讓青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綻放異彩”。(作者:魏崇輝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辰儀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本文系2021年度上海交通大學決策咨詢課題“高校院系落實落細意識形態工作機制研究”(課題編號:JCZXDSB-01)、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學)理論研究課題“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領域風險防范化解研究”(課題號:DFY-LL-202101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