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引路,“種出”生活幸福;鄉村振興,再添致富之路。走進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雙鶴鄉孝義村的富民種植專業合作社,食用菌種植大棚發出陣陣菇香,菌棒上長出的香菇密密匝匝,盡情地呼吸著新鮮空氣,許多農民正在大棚里采摘新鮮菌菇。
主動出擊解難題 不等不靠危中尋機
雙鶴鄉位于臨汾市鄉寧縣東南,總面積180平方公里,屬石丘陵溝壑區,轄17個行政村,2.4萬余口人,全鄉耕地面積8.7萬余畝,是典型的農業大鄉。按照自然地理條件來講,一般將雙鶴分為“東、中、西”三條梁,東梁和中梁土地資源條件較好,耕地面積大、土質好,有機旱作農業發展較好,而西梁由于土壤條件不夠好,大部分土地栽植了核桃。孝義村就是西梁的典型代表。
孝義村轄10個自然村,有396戶1160人,耕地5146.8畝,全部為薄土區,土薄石多,土地肥力低,糧食產量低,2013年全部發展栽植了核桃。近年來,由于主體經營不善,加上核桃市場比較低迷,全村出現了核桃基地無管護、群眾收入無支撐、集體經濟無門路的“三無窘境”。全村外出務工人數激增,勞動力外流嚴重,村里一片蕭條,全面小康、鄉村振興更是無從談起。
面對發展現狀,雙鶴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在全面分析研判的基礎上,提出了“黨建引領‘種養加’”的集體經濟壯大提質思路,孝義村黨支部充分認識到產業發展對于建成全面小康、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大膽創新、先行先試,積極組織村干部走出去、引進來,學經驗、找出路,走出了一條新時代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孝義路徑”。
靶向“三個三”路徑 應時合勢精準發力
“三個要素”催生孝義香菇。決定要發展,下一步就是要明確發展的方向,發展什么能夠緩解“窘境”、消除“三無”現狀呢?孝義村“兩委”班子多次外出考察,反復召集黨員群眾商量,經過充分討論研究,最后決定將“香菇”作為支撐全村發展的項目。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占地需求不高,項目占地僅需70畝土地,完全符合全村當前核桃占地廣的現狀。二是產業效益可觀,目前市場前景好,一個占地1畝左右大棚能投放菌棒1.5萬棒,一棒能產2斤香菇,一斤菇均價4元(一類5元,二類4元,三類3元),一個棚毛利潤12萬元,去除生產成本5.7萬元(3.8元/棒)和管理成本1.5萬元(1元/棒),每個棚凈利潤可達4.8萬元。三是勞動力需求不大,占地70畝的35個棚有3至5人即可,只是在收菇期的兩個月需臨時雇傭30至50人左右采摘,整體勞動力需求不大。
“三權分立”打造孝義模式。明確方向后,就是要結合實際,建立發展模式。2017年,孝義村注冊成立了“鄉寧縣孝義富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創辦了由支部領辦的股份制合作社,村集體提供土地,并注入上級補助的20萬元產業資金,率先開啟了“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新模式。為進一步激發村民積極性,推動合作社規范運營,在鄉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孝義村決定改變傳統經營思路,探索走“股份制”經營的路子。2018年7月20日,合作社進行了融資擴股,村集體的50畝土地和20萬元資金全部折算入股,村“兩委”干部、普通黨員、群眾等均可以2-5萬元資金入股,經過廣泛動員,股東人數達到31人。在隨后舉行的第一次股東大會上,表決通過了《合作社章程》,選舉產生了理事會、監事會、股東代表組成人員以及理事長和監理長,簽訂了股東參股協議。同時,為確保合作社規范經營,孝義村決定,合作社嚴格按照公司法進行管理,專人經營,股東按股分紅,村監督委員會參與監督,真正做到“股權、經營權、監督權”三權制衡,既保證企業的發和村集體收益,還保證股東權益,在用工上優先向股東和本村村民傾斜,真真做到股東、集體、群眾三方都收益,至此,孝義村便開啟了“支部+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
“三個統一”提升孝義品質。企業發展品質是核心,集體經濟發展品質也是核心,品質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孝義“一班人”正是在這一思路影響下,在企業建立初期就要求經營者,嚴格按照品牌化的思路經營企業,創立“鶴笑一園”產業品牌,生產中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和工藝標準,實行“三統一”管理(統一市場營銷、統一銷售價格、統一生產質量標準),做到了產品不合格、不達標不出廠。目前在在滿足本地市場的同時,產品還銷往臨汾、運城、太原、西安等地。
產業發展取成效 小香菇走出大前途
四年多來,合作社不斷擴大發展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有效帶動了產品加工、原輔材料等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目前,該合作社總投資已達1500余萬元,已建成高標準溫控式立體大棚35座、香菇醬現代化流水線生產加工車間一座,種植冬栽香菇10萬袋,春栽香菇25萬袋,生產加工出售菌棒20萬袋,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60余人,務工農戶年創收人均可達8000余元,預計今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可達15萬元。
雙鶴鄉孝義村將沿著品種多樣化、大棚立體化、生產機械化、產品品牌化、服務統一化、產業高效化的“六化”目標,積極探索發展“公司技術指導+農戶經營管理+公司市價回收”經營模式,鼓勵動員村民個體發展香菇種植,讓“孝義香菇”在為集體和股東增收的同時,引領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全力打造“菇業有干頭、菇農有奔頭、菇村有看頭”的鄉村振興新樣板。(鄉寧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