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文章強調,必須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鄉村是中國的根脈,是國家大廈的根基,而鄉村振興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類人才來書寫,各級黨組織要緊緊圍繞鄉村振興聚才育才用才勵才,著力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夯實鄉村振興人才基礎,激活鄉村振興人才“紅利”,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抓牢親情鄉情這根“紐帶”,讓鄉土人才“跑回來”。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各地黨組織只有創新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才能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鄉村。因此,可以通過建立定期聯系、節假日懇談、親屬關心關懷等制度,對在外鄉土人才點對點動員,激勵引導他們回鄉干事創業。同時,要增強對他們的政治吸納,對那些心系家鄉、政治素質強、有技術特長和帶富能力的人才,按程序有計劃吸納到黨組織中來,條件成熟的,可按程序充實進村“兩委”班子和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另外,可以注重吸納那些從農村走出去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干部、農村知識青年、退伍復員軍人、外出經商人員等鄉賢人才,發揮他們熟悉政策、熟悉基層、熟悉群眾、在群眾中有一定威望等優勢,組織引導他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信訪穩定、環境整治等中心工作,反哺家鄉發展。
用活提能培養這個“法寶”,讓鄉土人才“強起來”。“人各有能,因藝授任”,才能人盡其才、百事俱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創造一個開放包容的大環境,激勵各類人才“想干事”“想創業”;也需要搭建一組大有可為的好平臺,讓各類人才“干成事”“創成業”。各級黨組織要抓住全黨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難得機遇,結合各自部門職能,堅持農村發展需求為導向,強化人才的培養和歷練,在農村掌握一批鄉土人才,不唯學歷職稱、不唯資歷身份,土專家、田秀才。同時,要統籌用好各類培訓資源,分類建立培訓檔案,農民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農民怎么方便就怎么開展培訓,把培訓辦到鄉村農戶、田間地頭,并堅持集中培訓與現場實訓相結合、線上培訓與線下培訓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提高培訓效率,從而實現“一花引得百花開,百花捧出盛景來”。
堅持以用為本這個“原則”,讓鄉土人才“干起來”。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關鍵在干,關鍵在人。在農村,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集聚和培養人才的陣地,各地要有針對性的引導各類“土專家”“田秀才”“新鄉賢”參與農民合作經營,發揮他們的示范引領作用,搞好“傳、幫、帶”。同時,廣大黨員、“三農”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多到田間地頭走走,多到農民家里坐坐,帶頭深入到困難大、問題多、群眾意見尖銳的地方去,到鄉村產業推進困難的地方去,找準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切實弄清農業農村的新變化、新需求,掌握更多實情,努力成為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行家里手。通過領導領銜、組建專班推進等方式,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一個產業一個產業推進,在研究問題、破解難題中托起鄉村振興大業。(作者:何雨奇)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