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辦奧,是我國向國際社會作出的堅定承諾。言必信、行必果。冬奧建設把綠色辦奧理念落實到籌辦工作全過程,堅持生態優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冬奧會打下美麗中國底色。
繪就綠水青山畫卷
位于延慶賽區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依山而建,賽道蜿蜒盤旋,似龍游山間,冬奧村則散落山林之間,不破山形,不奪山景,完美融入周圍景致,相得益彰。
“要突出綠色辦奧理念,把發展體育事業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讓體育設施同自然景觀和諧相融,確保人們既能盡享冰雪運動的無窮魅力,又能盡覽大自然的生態之美。”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調研北京市延慶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時這樣強調。
冬奧建設者以綠色信念為筆,將山河作布,繪就了一幅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綠水青山動人畫卷。
天更藍了。在綠色辦奧理念引領下,北京、張家口乃至全國打響“藍天保衛戰”。北京實現6項空氣質量指標全部達到國家標準,大氣污染治理取得里程碑式突破。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創下2013年該數據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新低。
山更綠了。北京市延慶區區長于波在此前的發布會上介紹,延慶賽區高標準完成賽區生態修復,原生樹木原地安家,亞高山草甸完美回歸,野生動物通道有效建立,賽區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恢復。張家口市大范圍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工程,打造綠色生態走廊,構建綠色生態屏障,有效防治風沙侵襲,優化區域生態環境。2016年至2021年,張家口市崇禮區累計完成營造林面積129.13萬畝,全區森林覆蓋率達71.53%,奧運核心區森林覆蓋率達81.02%。
水更清了。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將水環境保護融入場館規劃、設計、建設和運行各個環節,全面提升水污染控制水平,保障賽區周邊流域水體水質。張家口賽區在古楊樹場館群建設了25萬立方米雨水收集池,經硅砂蜂巢雨水自凈化系統處理后用于冬季造雪、夏季綠化灌溉、景觀河道、澆灑道路、沖洗廁所等。
打造綜合利用場館
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任務重、要求高,是籌辦工作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充分考慮賽事需求和賽后利用,充分利用現有場館設施,注重利用先進科技手段,注重實用、保護生態,堅持節約原則,不搞鋪張奢華,不搞重復建設。
北京冬奧會積極探索奧運場館“反復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方案,最大程度利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遺產及其他現有場館和設施,13個競賽和非競賽場館有11個為2008年奧運會“遺產”。所有新建場館也都采用綠色建筑標準進行設計、建設和運行。
老場館有新任務,現有場館、設施得到充分利用。2008年奧運會游泳、跳水、花樣游泳等項目的比賽場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變身“冰立方”冰壺場地,成為世界首個實現“水冰轉換”的場館;2012年開業的張家口云頂滑雪公園,在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后,通過對部分原有雪道進行改造,完成U形場地技巧、平行大回轉、坡面障礙技巧等六條賽道的建設;2008年首鋼整體搬遷后廢棄的工業園區,如今建起了冬奧會滑雪大跳臺,冬奧組委總部辦公場所也由首鋼園區的原工業設施改造而成。
新場館有新要求,本著“建筑節能、建筑節地、建筑節水、建筑節材,保護環境”的要求,冬奧所有新建場館均取得三星綠色建筑設計標識。國家跳臺滑雪中心作為我國首座跳臺滑雪場地,場館建設中100%采用承插式、盤扣式支撐體系搭建腳手架,相比于傳統的建筑方式節約用鋼量約50%;國家速滑館優化設計方案,減少玻璃幕墻面積4800平方米,減少3200噸鋼材的使用,用鋼量僅約為傳統鋼屋面的四分之一。
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接受采訪時表示,面對場館的賽后利用這一世界性難題,北京冬奧會在規劃設計時就充分考慮賽后利用問題,為新建場館全部制定了賽后利用計劃,并且統籌規劃、同步設計,有效降低成本。據介紹,場館賽后將積極申辦、舉辦高水平賽事,根據場館特色與所處地域環境堅持四季運營并向社會公眾開放,努力實現場館和地區的聯動發展。
科技助力低碳目標
隨著賽事的陸續展開,運動員、制冰師等對國家速滑館等場館冰面交口稱贊。這要歸功于首次應用在冬奧會比賽場館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
曾參與該項技術應用推廣的北大工學院教授張信榮告訴記者,該技術的應用保證了冰面溫度恒定,讓冰面質量更優。該技術的優勢不止于此,二氧化碳制冷劑是目前最為兼顧安全和環保的制冷劑。“二氧化碳制冷技術是將液態的二氧化碳蒸發、吸熱然后完成制冷和制冰的過程,在排熱過程中可以把熱量重新利用,用以制備熱水、供暖、除濕、融冰等其他能量需求。”張信榮說,該技術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還減少了場內其他環節的能源消耗。據介紹,本屆冬奧會國家速滑館、首都體育館、首體短道速滑訓練館以及五棵松冰上運行中心4個冰上場館選用二氧化碳制冷劑,與傳統制冷方式相比,可實現節能20%以上。
低碳目標不僅有制冰新技術的助力,還有綠色能源的保駕護航。張北的風吹動發電機組的“大風車”,風能轉化為電能,通過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點亮了各個賽區的場館、設施。依托張家口市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通過搭建綠電交易平臺,采用市場化直購綠電方式,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及相關設施全部實現綠電供應,賽時全部場館常規能源100%使用綠電。
冬奧會場館還建成超過5萬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其中,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綜合醫療診所示范建筑面積約1358平方米,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預計年減排二氧化碳42.4噸;延慶冬奧村/冬殘奧村D6組團建成超低能耗示范面積10856.22平方米,相比國家現行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節能率為61%,預計年減排二氧化碳75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