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回顧黨走過的百年奮斗歷程,著重闡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明確“十個堅持”的寶貴經驗,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出明確要求。《決議》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新時代十三個方面重要成就之一進行總結概括,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奮力抒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夯實綠色根基。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
生態環境保護是黨百年輝煌歷史中的重要篇章。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推動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從無到有、不斷壯大,取得輝煌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在實現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的同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綠色發展奇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了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
生態文明戰略地位顯著提升。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戰;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中國是其中一個。
綠色發展成效不斷顯現。2020年,我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降低到56.8%,清潔能源占比達24.3%,光伏、風能裝機容量、發電量均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車銷售量約占全球42%,是世界上保有量最多的國家,也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基本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正在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十三五”期間,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提高了5.8個百分點、達到87%,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提高了17.4個百分點、達到83.4%,全國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提高了9個百分點、達到77.4%。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2004年以來,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連續3個監測期實現“雙縮減”。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生態補償制度、河湖長制、林長制、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等制度,生態文明“四梁八柱”性質的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制定修訂30多部生態環境領域法律和行政法規,覆蓋各類環境要素的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建立。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成為推動各地區各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
全球環境治理貢獻日益凸顯。推動《巴黎協定》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第一階段會議,通過《昆明宣言》。我國已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深刻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富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黨領導人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標志性、創新性、戰略性重大理論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不斷豐富,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制度創新的不斷拓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在不斷深化。
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心懷“國之大者”,堅持正確政績觀,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嚴格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確保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堅持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興則文明興。大自然孕育撫養了人類,人類應該以自然為根。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必須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堅定不移保護綠水青山,努力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
堅持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人民群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識和呼聲。必須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讓人民過上高品質生活。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更加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按照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思路,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強化制度供給和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堅持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美麗中國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要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每一個人的自覺行動。
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必須同舟共濟、共同努力,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設清潔美麗世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加快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按照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保持戰略定力,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讓綠色成為美麗中國最鮮明、最厚重、最堅實的底色。
更加自覺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上下功夫,深刻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性、真理性、時代性和實踐性,系統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和專業水平,勇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斗者。
更加自覺推動發展與保護協同共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經濟發展、民生保障和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推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統籌推進區域綠色協調發展,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
更加自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污染防治在重點區域、重要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
更加自覺建立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環境治理的領導責任體系、企業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信用體系、法律法規政策體系,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大環保”格局。
更加自覺推動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多邊主義,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切實履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公約,大力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作出中國貢獻。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而努力奮斗。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