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集中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育事業的根本定位與時代要求,是發展教育事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立足點。一直以來,上莊中心小學堅持以德為先的原則,積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施多種途徑提升學校德育水平,以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積極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依托傳統文化 潤澤學生成長心靈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既是當務之急,也是百年大計、千年大計;既功在當代,也惠澤及后世子孫、增進人類福祉。依托傳統文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我校長期以來加強德育工作的重點。我校以開展傳統節日、紀念日的教育資源活動為切入點,以人文傳統教育為主線,以實踐體驗為途徑,大膽創新,不斷深化,開拓新的領域,賦予傳統節日活動以新的內容,逐步形成我校的活動育人課程,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
多年來,我校對傳統節日進行深入研究,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孩子們開辟了一個積極向上、友善樂群的活動樂園。如,元宵佳節制作花燈、猜燈謎、貼對聯,體驗熱鬧的節日情懷;中秋節,收集中秋詩詞,繪制手抄報,用才藝展示營造中秋佳節團圓的氛圍;端午佳節,孩子們包粽子、制米酒、頌屈原、送吉祥,感受詩人屈原的愛國情懷;每到九九重陽之日,都會有一場盛大的、充滿恩情的“盛宴”,33位健康老人、33位孝敬父母的好家長,33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組成了“99”吉祥數字,三代同堂歡聚在一起表彰、慶祝,溫馨而感慨,讓孩子們懂得了中華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清明節,組織學生觀看革命故事片、閱讀紅色經典故事書、錄制講《革命小英雄故事》、朗誦《革命烈士詩抄》、演唱革命歷史歌曲《賣報歌》、制作手抄報等形式歌頌英雄的光榮事跡,深刻領悟了清明傳統節日的意義。并且為校園里陪伴著孩子們一起成長的“冰心老人”獻上一束束鮮花,用詩歌朗誦的形式緬懷冰心老人……
學校舉行國慶節慶祝活動
同時,學校利用不同主題的節日和特色活動,用行動感受節日文化內涵、表達獨特情感。如在國慶節,學校組織國慶詩歌比賽,選取抒發愛國愛家的熱情,歌頌偉大的祖國、偉大的黨,歌頌家鄉等主題的積極向上的詩歌、散文及古今詩詞吟唱,從而增強責任意識、感恩意識,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五一國際勞動節,少先隊組織隊員開展以“我勞動,我光榮”為主題的活動,讓少先隊員了解“勞動節”的由來,了解我國不同時代的勞模風采。少先隊員用他們靈巧的雙手繪制出一張張生動的手抄報,有感情地朗誦出對勞動人民的尊敬;學校每年堅持開展國防教育體驗活動,學生親身經歷軍旅訓練,體驗軍人的風姿,感受軍紀的嚴明,讓學生感受到國家軍隊的強大,國家實力的強盛。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迎接新學期的到來,表達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教師節、紅十字日、“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等主題節日,學校都會組織孩子們開展不同主題的節日活動,在活動中育人,在體驗中成長。
由此可見,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提升德育水平的重要內容,從而潤澤學生心靈。
加強家校協同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正的教育,從來就不單單是學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的責任。特別是家庭教育,發于童蒙、啟于稚幼,是從孩子無意識時便潛移默化,深入其骨髓的,是真正性格養成、品性端立的根基,更需要認真對待、高度重視。為此,我校充分發揮教師、學生、家長多方面力量,做好家校“共育”,構筑學校、家長和孩子三方互動平臺,積極完善“三位一體”的德育育人體系。
創新,是永恒的課題。學校創新德育形式,通過“家長大講堂、家長會、家委會、“雙五一好”家校協同教育以及傳統節日活動等,充分挖掘家校合作的巨大潛力,形成教育合力,讓家長有榮耀感。其中,“家長講堂”內容涉及環保、安全、藝術、法制等多個領域,主題涵蓋學生習慣養成、理想信念、生命安全、心理健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知識涉及交通安全知識,愛牙護牙知識,急救常識,民樂入門,中醫艾灸,茶文化等內容。班主任還會邀請1-3名家長結合自己的專長和工作特點走進課堂,形成 “家長大講堂”長效機制,并利用微信公眾號推送宣傳,凸顯家長的榮耀感。同時,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和班級、學校家委會,介紹學校的發展,新學期工作清單,家長心中有目標,老師心中有要求。而“雙五一好”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具體措施,簡單易行,長期堅持對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學校先從“復位子、光盤子”和問候做起,家長在群里發布的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的圖片、文字和錄音、視頻,校內評選。在傳統節日方面,學校以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敬老等傳統節日為載體,家長參與其中,共評選出99名“老有所樂的健康老人”“孝敬父母的好家長”“孝敬長輩的好孩子”。
家校協同,資源共享。學校挖掘多方資源,實現教育共享,如充分利用海淀區教科院提供的優質資源親子關系30問和家長講座等,指導家長學會教育孩子;讀《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書,與學生一對一談話,與家長一對一家訪,利用騰訊和三方會議,發揮寄語班會優勢,讓家長參與班級中;倡導家長閱讀《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互動交流家教經驗,評選“四自一樂”好家長。正因如此,學校倡導的家校共育,實現了同頻共振、共同發展,由家長組成的志愿隊參與學校管理,門口交通疏導員,校內外實踐活動協助班級管理,參與學生義賣;家長大力支持社團學習,主要體現在疫情期間錄制小視頻,在網上學習、訓練、展示;社團外出參加比賽演出,家長化妝團自發帶來化妝用品和發繩等,為孩子服務;還有的家長送古箏、架子鼓,不厭其煩,支持孩子參與展示……學校、家庭、社會既要立足德育規律、完善工作機制,又要在工作安排上相互銜接、教育內容上相互貫通、教育渠道上相互補充,形成整體推進的合力。惟其如此,才能幫助孩子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關系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發展,也關系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和長遠。多年來,學校積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德育活動,全體學生了解傳統節日和內涵,涵養了道德修養,加強了家校溝通,拓寬了德育活動空間,增強了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力地提升了學校德育水平的新境界。面對新時代德育工作,我們必將以飽滿的熱情加強學習,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根本思想,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新時代教育之問,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作者為北京市海淀區上莊中心小學德育主任)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