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汽柴油到航空煤油,從苯和聚丙烯到聚乙烯,從單一企業到產業鏈協同發展……記者近期在廣西北海市采訪發現,“雙碳”目標下的石化行業正化壓力為動力,積極尋求產業綠色發展新機遇,以技術升級推動產業高質量轉型,綠色石化產業集群正崛起于北部灣之濱。
綠色轉型激發石化產業新機遇
近年來,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雙碳”目標的提出,更為我國石化產業轉型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指出了明確方向。
石油化工產業綠色發展的新趨勢下,部分傳統產品需求雖有所下降,但綠色化工產品需求增長迅速,尤其是解決我國化工新材料領域短板的產品更是受到業內高度關注,市場需求已成為推動我國石化產業綠色轉型的第一動能。
“我們的產品就是在因更高環保標準所產生的汽柴油生產需求下誕生的。”廣西新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經理黃安說,國Ⅵ標準下的汽柴油生產產生了新的化合物添加需求,這就是產業發展的新機遇。
廣西北海和源石化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岑鴻鋒認為,“雙碳”目標下,能源價格尤其是化石能源價格上漲難以避免,企業發展必須聚焦綠色產能新機遇,并在節能減排方面做好“內功修煉”,以更低能耗、更高質量推動企業長遠發展。
據介紹,和源石化通過換熱器管線改造、全流程再造等技改項目,2020年減少標煤使用量約1000噸,占總耗煤量20%左右。預計2021年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減少標煤使用量500噸,在煤炭價格高企的背景下已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助力。
如果說中小型石化企業目光仍聚焦于自身產品升級和節能降耗,大型龍頭化工企業則早已將目光投射于化工綠色轉型誕生的市場新藍海。
中國石化北海煉化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吳軍說,企業通過采用高硫原料催化、產品補充精制工藝,提高氫效和降低成本,形成了“短流程、輕資產、高氫效、低成本”的技術特點,市場競爭力穩步提升。吳軍表示,“十四五”期間,企業將推動兩個轉型,即向化工合成材料轉型和向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轉型。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持續發力,企業在“減油增化”領域的前瞻性布局將是未來利潤增長的重要來源之一。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主任揭玉斌說,石化領域巨大的市場需求與北海市積淀的生產能力碰撞,加上企業在技術端的持續發力,將深度催化產業轉型升級并誕生巨量的市場空間,這也將成為北海市石化產業綠色發展的新動能和新機遇。
多措并舉助力產業綠色轉型
無論是技術升級還是新產業布局,設備、土地帶來的資金壓力是企業長期面臨的一大考驗。
北海市鐵山港區區長、鐵管委主任莫華福說,近年來,在自治區、北海市和鐵山港區的多重政策合力推動下,不僅企業產業升級意愿明顯提升,時間成本、資金成本等也得到有效降低。以稅收優惠為例,在南寧、北海等6市經濟區內,以精細化工、新材料等產業為主營業務的工業企業,自其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達到總收入的60%以上(含)所屬納稅年度起,免征屬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業所得稅5年。
在降低資金成本方面,廣西推出的“桂惠貸”產品均采用間接補貼方式予以貼息,由金融機構按降低2或3個百分點后的利率發放優惠貸款;重大優質工業項目建設還可享受在2年建設期內的項目新增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全額貼息支持。
在市場需求和政策措施的雙重激勵下,北海化工企業投資布局信心明顯提升,產業綠色轉型持續推進。
“在產業升級與綠色轉型方面,自2012年以來,我們年均投入超3000萬元,多的年份甚至過億元。”吳軍說,北海煉化實現了長期高質量運行,加快了轉型升級的推進速度。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北海煉化實現二氧化硫減排138.46噸、氮氧化物減排319.30噸。節能方面,煉油能耗從“十二五”平均58.27千克標油/噸下降至“十三五”平均55.72千克標油/噸。按“十三五”期間原油加工總量2979.42萬噸計算,節能總量為75975噸標油,相當于節約108535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84363噸。
節能降耗與企業利潤的長期良性互動為企業利潤貢獻了重要力量。北海煉化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繳稅收1018.83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14.74億元,實現了利潤過百億、稅收破千億的雙突破。
千億元綠色化工產業集群崛起
北海化工產業的持續升級使得產業鏈不斷延伸,產品序列豐富度和產業鏈吸聚能力日益增強,一個千億元級的綠色化工產業集群正在北部灣之濱崛起。
“我們的產品序列正由普通瀝青向附加值更高的改性瀝青拓展。”岑鴻鋒說,產業發展趨勢是明確的,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揭玉斌認為,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未來石化行業的整體結構將快速調整。新能源發展提速,屆時汽柴油的用量將大幅降低,傳統煉油企業產能將加速向化工材料轉換。
吳軍表示,在“減油增化”趨勢的帶動下,“十四五”期間,北海煉化已規劃建設苯乙烯、年產60萬噸丙烯以及年產160萬噸乙烯等項目。同時,北海煉化正加大在風能、太陽能以及氫能產業鏈布局,以適應未來更加多元化的能源供給需求。
“圍繞實現‘3060’雙碳目標,推進傳統化工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我們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北海市市長廖立勇說,北海正加快推動構建以原油加工為源頭,乙烯、丙烯、芳烴為下游,精細化工和終端化工應用產品為延伸的生態鏈條。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石化產業在北海仍面臨著科研投入偏弱、人才儲備不足等困難,但產業整體持續向好的趨勢明顯,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穩步推進,綠色產業集群崛起已成各界共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