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35°,六大蘋果產區,哪里的蘋果能C位出道?10月28日,拼多多聯合山西、陜西、山東、甘肅、四川、新疆六大蘋果產地,開啟為期半個月的蘋果“雙11”大促。期間,平臺將通過百億補貼、限時秒殺、萬人團等資源,幫助產地農戶賣得多、賣得好。
這場大促,是新電商助力農貨上行盛況的一個縮影。成立六年來,拼多多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分散的消費需求積聚,首創“農地云拼”模式,實現原產地農貨直連平臺8.5億消費者,打造農產品上行“超短鏈”。除模式創新之外,拼多多還通過持續重投農業科技、廣泛培育新農人,為廣大鄉村科技賦能、人才賦能。在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新電商正激活更多新動能。
鹽源蘋果種植戶廖順安,他家近六百株蘋果樹今年全部供果給拼多多。李里 攝
聚焦農業核心業務
“拼”出鄉村廣闊市場
振興鄉村,繞不過“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農情。《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要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在轟轟烈烈的農業數字化大背景下,具備“數字”基因的拼多多成為了數字農業建設的先鋒隊。
拼多多對于農業的電商化改造,核心在于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了“農地云拼”新模式,即通過“拼購”模式,把原來在時間和空間上極度分散的農產品用戶需求,在“云端”匯聚成集中訂單,鏈接一個個自然成熟的果園與菜地,以“包裹”為顆粒度,實現供需的精準匹配。
這種“多對多”的匹配方式,適應了“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農情,將劣勢變為一種優勢。
作為一家以農產品線上銷售為創業起點的互聯網公司,拼多多成立六年來,始終將農業相關業務作為企業核心業務,先后在云南省怒江州、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幫助幫扶區域農產品突破傳統流通模式的限制,在“云端”直連全國市場,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并獲得了“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長期專注和創新,帶來了回報。2020年,拼多多的農(副)產品成交額為2700億元,規模同比翻倍。今年上半年,拼多多農(副)產品訂單量同比增長431%,平臺涉農店鋪100%覆蓋全國的縣級行政區。
未來,拼多多在持續優化鄉村農產品“超短鏈”的基礎上,還將探索向“優品鏈”過渡。今年以來,平臺深入到多個地標農產品產區,如長三角大閘蟹產區、北方主要蘋果產區等,與地方政府、農業科研院校聯合,共同探索農副產品的分級標準,支持優質地標農副產品的品牌建設。
從源頭重投農業
以科技、人才賦能授“漁”
農地云拼,初步解決了最廣大農村農產品上行問題。而農產品如何賣得好,實現優質優價、豐產豐收,離不開現代農業科技和新型農業人才,這也給拼多多提出了更長遠的課題。
拼多多走的第一步,是讓科技真正在實驗室外的農田落地。2020年7月,拼多多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聯合中國農業大學舉辦了國內首屆“人工智能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在這場比賽中,采用數據分析、智能傳感器和溫室自動化等技術的AI團隊,平均生產了6.86公斤草莓,相比傳統農人團隊2.32公斤的平均產量高出196.32%??萍?,讓農業收獲更高的投資回報率。今年,拼多多又舉辦了首屆中國農業機器人創新大賽、第二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等科研賽事。
在資金方面,今年8月24日,拼多多宣布設立“百億農研專項”,不以商業價值和盈利為目的,將利潤優先投入該專項,致力于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科技普惠。
除了真金白銀的源頭投入外,“授之以漁”是鄉村振興的另一大抓手。作為中國農產品最大上行平臺,拼多多正成為新農人成長的沃土。自2015年9月至2019年年底,拼多多引導受過高等教育、了解互聯網的新型職業人才返鄉創業,并通過豐富的線上線下課程體系,對新農人進行系統培養,共孕育十萬返鄉新農人,直連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而2020年9月,拼多多宣布了新一輪培養十萬新農人的新計劃,持續為鄉村振興擴大人才基礎。
助力鄉村振興,通過“農地云拼”實現農戶脫貧只是起點,通過科技、人才賦能,幫助當地構建特色產業體系,才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更多元的產業競爭力。這不僅是拼多多電商助農的進一步延伸,也是未來鄉村振興的實踐方向。 文/劉洋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