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黨建是一種特殊力量,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好了就是影響力。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立足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實際,認真研究,大膽探索,積極采取措施,不斷開創全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新局面。
延伸“紅色鏈”,構建“大格局”。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撐,確保非公企業健康成長,發展軌道始終和黨的政策同向、和國家命運相連,必須要把抓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作為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統籌協調、多方聯動,健全“一盤棋”機制,構建非公黨建工作新格局。聚焦非公黨建覆蓋難、機制少、品牌弱等問題,一方面,組織部門要牽頭成立非公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負責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調查研究和宏觀指導,并依據行業分類標準,進一步細化設立二級黨委,對非公經濟組織實施統一管理。同時,要堅持管行業與管黨建相統一,結合日常工作監管指導,抓好行業黨委組建工作,促進黨建與業務“雙輪驅動”。另一方面,要同步配套指導性、規范性非公黨組織建設機制,制定優化提升方案,采取“點對點”“一對一”等形式,完善企業內部各項黨建工作制度,進一步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
培育“領頭雁”,破解“兩張皮”。黨建強則發展強,打通非公企業了解黨建、接受黨建、支持黨建的“中阻梗”,關鍵要爭取出資人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讓出資人樹牢“黨建引擎帶動蓬勃發展”意識,才能在思想、情感上認同組織,進而轉化成“黨建+”的實際行動,并在企業內部形成示范帶動作用,推動黨建與企業生產經營互促雙贏。要建立實地走訪機制,暢通與出資人溝通渠道,既聽出資人真實想法,及時化解思想困惑,又加強正面引導,改變重業務、輕黨建的思想。要以教育培訓為重,通過組織出資人集體外出學習、開展專題培訓班、打卡“紅色路線 ”等形式,既學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又提高經營能力、管理水平,既補足精神之鈣、筑牢信仰高地,又激發出資人支持黨建工作的內生動力。要注重激勵引導,對承擔社會責任,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主或黨組織負責人,在推薦“兩代表一委員”、勞動模范時優先考慮,積極宣傳典型經驗、先進事跡,鮮明激勵約束導向。近兩年,鹿泉區加強對非公有制組織黨組織書記的工作能力和業務能力的培訓,共開展專題培訓10期,培訓人員800人次,為他們做好黨建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搭好“交流臺”,激發“新活力”。黨建引領發展、黨建帶動突破、黨建集結力量,建強非公企業黨建,歸根結底是為了執黨建之“手”,落實各項惠企政策和扶持措施,助企業解難題渡難關。要以“紅色聯盟”工程為抓手,按照屬地管理和歸口管理原則,聯合鎮(街道)、政府部門、黨建示范點位等,開展非公黨建對口幫扶活動,協助企業打造黨建文化墻、建好活動主陣地、建立人才管理使用、考核獎懲等機制。要以搭建交流對接平臺為關鍵,定期舉辦非公企業合作交流會,一方面征求企業在融資、土地、技術等方面的需求,建好共性需求、個性需求臺賬,提高政策供給精準度。另一方面,要推動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有效整合非公企業關于項目、人才等各種要素,強化共享共用、工作互幫互助。同時,黨組織書記要當好“指戰員”,科學研判企業存在短板,通過同業結對、聯合組建等舉措,加強與上下游企業抱團取暖,解決經營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等問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協同發展。(作者:劉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