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設計、智慧加工、智慧倉儲、智慧物流、智慧施工……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百年黨旗紅 國企新征程”暨“強國中堅 高質量發展看國企”網絡主題宣傳采訪活動,走進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集團”),近距離了解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數字化轉型的發展實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建集團在武漢用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12天建成雷神山醫院,形成了“聽黨召喚、不畏艱險、團結奮斗、使命必達”的“火雷精神”。在今年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中,中建集團將“火雷精神”轉化為埋頭苦干、艱苦奮斗的不竭動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深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再現同心抗疫恢宏場景
中國建筑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紀實展覽館一角。 受訪者供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建集團旗下中建三局的王喬夫妻沒有回黃岡老家過年。2020年1月25日,王喬奔赴雷神山醫院建設一線,擔任醫療休息區機電工程的責任經理,主要負責區域內資源組織、施工協調、人員分工和后勤管理工作。跑現場、催材料、盯后勤……經歷晝夜施工的12天,王喬和2.4萬余名建設者一同見證了雷神山醫院的交付使用,更親眼見證了數千名病人從醫院治愈出院。
“當時就是很激動,那一刻覺得一切都值了!自己從來沒有那么自豪過,心里滿滿的成就感。”王喬說。
不僅是王喬的故事,社會各界同心抗疫的那段歲月,被記錄在了中國建筑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紀實展覽館暨中國建筑科技館中。走進展覽館,全國萬眾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幕幕,展現在眼前。
“英雄之城”“關鍵之舉”“逆行之師”“磅礴之力”“希望之光”等主題再現了“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同心戰疫的恢宏場景。
為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
2021年5月,云景山醫院順利通過主體結構驗收。受訪者供圖
10天完成308根灌注樁;22天完成第一塊底板澆筑;82天,醫療綜合樓完成結構封頂;121天,第一棟住院樓順利封頂;135天,總建筑面積25.25萬平方米的云景山醫院住院樓A棟、B棟、行政科研宿舍樓結構全面封頂……
在湖北省印發的《疫后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動方案》中,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工程位列“十大工程”之中。中國建筑積極投身補短板工程建設,中建三局承接了10余個湖北“平疫結合”醫院,包括武漢市公共衛生“四區兩院”工程中的4項工程。云景山醫院便是其中之一,被稱為“永久版”雷神山醫院。
“云景山醫院與雷神山醫院選址相近、結構相似,但云景山醫院起步晚,需要項目付出成倍的努力,快速地推進,才能追上另外三家‘平疫結合’醫院的進度。”中建三局一公司中南公司總經理助理兼武漢云景山醫院項目經理陸杰說。
據介紹,2020年11月項目開工后,面對245天的緊迫工期,3000余名建設者發揚“火雷精神”,開工即決戰、起步即沖刺,實行兩班倒、“白+黑”作業。200名管理人員和1300名工友就地過年,假日不停工。
云景山醫院項目運用了精益建造、綠色建造、智慧建造等行業前沿手段,全面打造快速高效、精益建造、智聯萬物、醫建專攻的標桿。“每一天,進度會更新、質量會提高、管理會更精細,團隊的心態和斗志昂揚。”陸杰說。
“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裝配式建筑的高效、綠色優勢得到發揮。”中國建筑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不斷踐行初心使命,加強科技創新,推動“綠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業化”,大力探索和發展裝配式建筑的研發和應用,積極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讓“火雷精神”傳承弘揚。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