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治@文化解碼】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堅持以文化引領鄉村振興,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弘揚新風正氣,擘畫鄉村文化振興壯美藍圖。
在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振興鄉村文化有利于農民樹立發展信心、激發精神活力,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站在新起點新征程上,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載體,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提升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打造鄉村文明新面貌。
堅持教育引導,推進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在新時代,我們要將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與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機統一、緊密結合,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農村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解讀,合理引導社會預期。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完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長效機制,深入開展“掃黃打非”“掃黑除惡”進基層,推動公正文明執法司法,彰顯社會主流價值。
立足文化沃土,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立足鄉村文明,深入挖掘農耕文化中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合理保護利用鄉村傳統文化,劃定鄉村建設的歷史文化保護線,支持農村地區優秀戲曲曲藝、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化等傳承發展,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鼓勵鄉村史志修編。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推動農村地區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促進傳統工藝提高品質、形成品牌、帶動就業。推動傳統文化資源和現代消費需求有效對接,推動文化、旅游和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豐富鄉村文化業態。
強化文化供給,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打通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增加優秀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活躍繁榮農村文化市場,推動文化安民樂民富民。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農民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推動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深入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利用新媒體新技術,使農民便捷獲取優質數字文化資源。鼓勵文藝工作者推出反映農民生產生活尤其是鄉村振興實踐的優秀文藝作品。推動全民閱讀進家庭、進農村,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作者:徐桂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