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國際格局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各種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無論是應對處置各類自然災害,還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都迫在眉睫,必須始終把防控重大風險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長治久安提供更加有力保障。
擰緊“責任鏈”,督促各級黨委和政府扛起促發展、保平安的政治責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貫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對防控重大風險、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落到實處提出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清醒認識到今年的特殊情況,堅決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政治責任,始終繃緊應急管理這根弦不放松、牢牢把握應急管理工作大局不掉隊、時時跟進防災減災救災環節不懈怠,堅決防止應急管理形勢滑坡反彈。要發揮好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優勢和相關責任部門的專業優勢,建立監管協作和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實現信息及時、充分、有效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并深入到風險最大和最不放心的地方,銜接好“防”和“救”的責任鏈條。要積極發揮各基層組織、人民團體和社會各方在化解矛盾、應急預警中的作用,延伸應急管理的主體責任“鏈條”,實現應急管理工作的“群防群治”。
擰緊“預警鏈”,堅決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推動應急管理關口前移,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緊盯危化品、礦山、道路交通、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全面開展重大安全風險的情景構建和評估,建立重大危險源、風險隱患數據庫,實現風險隱患動態化管理,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建立信息共享以及研究成果轉化機制,強化突發事件監測系統功能,提高預警精度和速度。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借助媒體力量及時、充分、客觀地向公眾發布應急突發事件風險情況,避免不必要的社會恐慌和抵觸情緒。建立應急管理咨詢機制,充分發揮各領域專家人才在重大突發事件風險管理中的“智囊團”作用。要始終把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作為應急管理工作主線,全鏈條提升多災種綜合監測、早期識別、精準預警能力,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第一道防線。
擰緊“技術鏈”,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應急管理裝備技術支撐,優化整合各類科技資源,推進應急管理科技自主創新,依靠科技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改變著人類對社會的感知能力,而應急管理是一項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的系統工程,勢必要順應大數據時代要求,充分運用云計算、區塊鏈、移動物聯等前沿科技,構建高度智能、自我進化的重大突發事件新生態,讓應急管理工作更聰明、更智慧。要利用大數據開展“災情”、“輿情”、“疫情”等研判,以應急管理的智慧大腦框架,實現區域內“生命線工程”全方位、立體化、精準化的安全監測。要加速應急管理信息化系統研發,推動各類信息化新技術在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的協同融合,提高突發事件應急響應和處置能力,切實以信息化提升應急管理工作質效。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這些風險挑戰頻率上易發多發、類型上復雜多樣、結構上連鎖聯動。我們要做好打硬仗、打大仗、打惡仗的準備,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防風險、保穩定、建制度、補短板,牢牢守住安全穩定的基本盤,奮力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乘勢而上開啟“十四五”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駕護航。(作者:黃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