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環繞、梯田如云的貴州省雷山縣龍塘村在今年的金秋時節收獲了別樣的碩果。在連續陰雨四十多天后,這里迎來了難得晴朗的天氣。這一天,苗寨的吊腳樓炊煙徐徐,連空氣里都彌漫著稻花魚和臘肉的味道,盛裝列陣的村民們在路口迎接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蘆笙不絕,響徹整個村落。
10月12日,“融創中國-友成基金會結對幫扶龍塘精準脫貧成果移交儀式暨龍塘山房民宿開業儀式”在貴州省雷山縣龍塘村舉行,這代表著在融創中國多年來的結對幫扶下,龍塘村不僅擺脫了貧困,也開始了邁向振興的新征程。
從過去的貧困村到當下的示范村,龍塘的“巨變”展現了融創中國積極助力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在此次成果移交儀式上,中共雷山縣委書記黃清發表示,“兩年多來,融創集團和友成基金會與雷山干部群眾并肩戰斗,打造了雷山鄉村旅游扶貧的新亮點,進一步促進了雷山鄉村旅游的持續增長,助推更多貧困人口通過鄉村旅游扶貧實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逐步致富,為雷山脫貧攻堅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2018年,融創中國攜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在雷山縣政府的支持下啟動了“結對幫扶貴州龍塘精準脫貧”項目。從項目啟動開始,融創中國就聯合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成立扶貧專項小組,并派駐駐村工作隊長期駐扎龍塘村,深入扶貧一線、為扶貧工作的實施提供有力、專業的團隊保障。2019年,龍塘就實現了整村脫貧。自幫扶至今,龍塘村總計已實現增收近300萬元。
兩年多來,融創中國結合自身優勢產業及資源,在龍塘已打造出一個綜合立體的“融創扶貧模式”。據龍塘扶貧成果顯示,通過文旅切入、產業帶動、文化激活、教育幫扶等手段,融創扶貧模式在保護村莊民族文化及傳統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能夠激活鄉村內生動力,幫扶中國鄉村建立起“扶貧不返貧”的長效發展機制,助力實現城鄉交融的美好生活。
當下的龍塘村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眼前。剛開業的苗寨精品民宿展示了中國鄉村文旅的新面貌,梯田里農民的耕作成果作為特色農產品被送往全國。
“龍塘村的整村脫貧和龍塘山房的開業,對龍塘村來說是發展的新起點,對融創中國的鄉村振興公益事業來說,也是全新的里程碑。”融創中國總裁助理邵佳表示,“未來,融創中國還將繼續探索和建立企業深度參與、長期支持的鄉村扶貧和發展新模式。”
雷山縣西江鎮龍塘村村委會主任文沖告訴記者,從脫貧邁向持續發展與振興,龍塘村的一個明顯改變就是一批年輕的人才被吸引回村,反哺家鄉,為山村帶來了更多自內而外、可持續的發展活力。
90后的村民文遠勝,2018年結束外出打工生涯,回到家鄉投身鄉村振興事業,成為龍塘村合作社資金互助部負責人和農業產業部負責人。
年輕的繡娘潘曉芬,也回村重拾祖輩傳承的苗繡工藝。刺繡和蠟染是苗族世代相傳的傳統技藝,隨著融創中國組織的刺繡、蠟染等手工藝培訓的開展,龍塘繡娘團正式成立,讓非遺文化得以傳承。今年4月,“非遺工坊”正式亮相,并入選省級第一批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成為繡娘精研技藝和游客體驗苗族文化的重要場所。
年輕人之所以愿意回村并且能夠在家鄉有所成就,是因為龍塘村擁有了更值得期待的未來。通過文旅切入,龍塘村已完成“龍塘山房”等示范民宿改造,并支持村民自主經營農家樂、餐廳、工坊等項目。同時,龍塘村莊景觀環境亦大幅提升,為旅游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
去年年底,煥然一新的龍塘村首次大規模慶祝傳統節日“魚凍節”,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進一步促進了鄉村旅游發展。
在產業帶動方面,融創中國持續支持龍塘村的農業產業優化升級和農產品附加值的提升,協助龍塘打造“龍塘好物”自有農產品品牌。同時,通過消費扶貧方式,帶動龍塘村合作社銷售本地魚醬酸、茶葉、玫瑰花等特色產品,為合作社帶來超過200萬元的收入。
教育幫扶是阻斷返貧的根本性措施。通過英苗培養計劃,融創中國助力少年理想,讓遙遠山區煥發出新的生機。通過嫁接自身文旅及文化資源,融創中國打造了“一進+一出+全面探訪”的助學模式,更深度、更長線地為龍塘孩子提供多樣化的教育支持,給予他們多維度的教育幫扶。
從整村脫貧到產業振興,再到教育持續發展,如今,隨著龍塘的精準脫貧成果圓滿移交,龍塘迎來又一個新起點:脫貧攻堅成果將被進一步鞏固,并初步建立起保障“扶貧不返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秘書長零慧表示,“通過這些年脫貧攻堅為龍塘村打下的堅實基礎,希望龍塘成為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振興的一個樣板典范。”
文沖表示,“通過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思路,龍塘村經濟水平逐年提高,農民收入顯著增加,村民幸福感不斷提升。未來,龍塘村將持續努力,把龍塘打造成為苗疆地區更好的傳統農耕文化特色村和鄉村振興示范村。”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以“龍塘樣本”為范本,融創扶貧模式正在被應用到更多項目中。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融創中國已累計投入2.3億元進行“筑夢原鄉”計劃,除打造貴州省雷山縣龍塘村的“精準扶貧樣本”外,也深度參與了重慶市中益鄉、云南省廣南縣、陜西省延安市萬莊村、云南省西雙版納紅衛村等13省市21個貧困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助力超過4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