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等一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不斷推進,新的增長極、增長帶持續做大做強,形成聯動,不斷發揮輻射效應和示范效應,實現以點帶面,成為引領中國經濟的強大“引擎”,促進我國經濟更加均衡和充分地發展。
在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中,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有著特殊且重要的意義。長三角地區占國土面積4%,通過不到10%的人口,創造了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在全國經濟板塊中,長三角是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并成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增長極的重要舉措。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助力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展現中國發展的信心,給世界經濟注入一劑“強心劑”是當下重抓、狠抓的務實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
關鍵詞中的“一體化”是中國共產黨施政智慧的顯現,既有著“美美與共”的歷史承載,也有著實現全面小康的現實依據,和實現共同富裕的未來期望。現階段,扭住實施區域發展一體化這個“牛鼻子”,有助于打破時間、空間壁壘,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共享互惠發展成果,實現規模經濟。長三角地區覆蓋江蘇、浙江、安徽和上海市“三省一市”,要在一體化的思路引導下,樹立“一盤棋”的思想,破除行政壁壘,加強政府間政策協同,深化民間合作交流,營造開放包容的市場氛圍,讓要素在區域間更加靈活、高效地運轉,逐步形成一體化市場發展體系和制度體系,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高質量”則是在一體化基礎上的發展模式。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于長三角地區來說,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至關重要。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利用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兩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充分發揮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用,培育科創人才,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更要深刻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把長江生態大保護擺在突出位置,推進漁民上岸并做好后續扶持工作,讓漁民穩得住、能致富。
長三角一體化的背后是黨和國家的戰略支持,是1億多市場主體助力和4億中等消費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形成的超大規模市場內需,讓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彰顯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勁信心,釋放出深化改革開放的堅定態度,為實現全面小康打下堅實基礎。(作者: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