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怎么看?怎么辦?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必須錘煉四大核心要素
【編者按】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新時代中國企業完善企業治理、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出的新方向、新目標、新要求,為新時代中國企業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爭創世界一流企業,正當其時!中國企業在躋身世界一流的征程上,正不斷向外多維度展現企業治理和改革發展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更好地深度研究、創新宣傳中國企業爭創一流的生動實踐和先進經驗,人民論壇網近期推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怎么看?怎么辦?】系列專題策劃,本期受訪嘉賓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敬請關注。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人民論壇:在您看來,世界一流企業的核心支撐要素有哪些?具體評價標準是什么?
李書福:全球經濟正進入調整轉型的關鍵歷史時期,“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兩種理念不斷沖突。汽車制造業作為中國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重要載體,中國汽車企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腳步刻不容緩。我認為,世界一流企業是具有國際競爭力、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標志性企業。除了具備成熟的規模經濟、高度的全球化水平及國際影響力、卓越的產品力與品牌力,更重要的是不斷打基礎練內功,形成領先的科技創新能力、成熟的體系能力與風險管控制度、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把握“不變”的本質,持續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
至于如何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在我看來,企業必須錘煉四大核心要素,形成戰略體系能力。
第一,專注主業,創新驅動。世界一流企業一定是主業突出、在主業方面具有充分競爭力的企業。一個人一輩子專注一件事才有可能干成大事,一個企業更是這樣。吉利始終聚焦出行主業,堅定不移地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逐步實現從汽車制造商向未來出行科技集團轉型。吉利要繼續打基礎,練內功、繼續加強吉利控股集團在工程研發方面的能力建設、繼續加強團隊建設、繼續加強吉利人才集團在教育培訓領域的能力建設,我認為創新研發能力建設與人才培養能力建設是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近十年,吉利全集團研發投入超1000億人民幣,這在全行業都是領先的。吉利的工程研發中心及造型設計中心更是遍布全球三大洲,研發設計人員超2萬人。目前,吉利控股擁有數百位有影響力的外國專家,30多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擁有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近5萬名外籍員工,占比達42%。2020年,吉利人才隊伍進入快速轉型期,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軌道衛星等領域對于數字化、高精尖人才需求規模近1000人,同比增長超過40%。
第二,開放協同,合縱連橫。世界一流企業一定是開放包容的,單打獨斗無法獲得勝利。這也是吉利在邁向全球化企業過程中總結出來的重要經驗。吉利通過協同開發、協同采購、共享架構、共享產能等戰略層面的合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確??萍碱I先。比如與戴姆勒在smart項目、網約車耀出行、飛行汽車項目Volocopter的戰略協同,以及在電池領域、人機交互領域、衛星科技領域研發投入,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形成生態科技優勢。
第三,依法合規,公正透明。堅持依法合規是企業健康發展的生命線。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耍小聰明是沒有出路的。任何的小聰明,都有可能變成嚴重的問題,產生嚴重的后果。一個企業做得好不好,能不能走得長久,是不是讓合作者放心,核心是這個企業是否依法合規運營。吉利高度重視合規建設,可以說在中國企業里,我們的合規建設也是走在前列的。早在2013年,吉利就開始著手合規體系建設,2014年成立了集團合規委員會,2018年,合規文化還成為了集團四大管理文化之一。
第四,踐行社會責任。世界經濟一體化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作為世界一流企業我們必須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使命、責任、擔當、奉獻,正是吉利不斷追求和努力踐行的人類共同的價值境界。
人民論壇:經歷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您對世界一流企業的內涵及標準有沒有一些新的認識?
李書福:這次疫情告訴我們,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星球的客觀現實,我們不能回避。世界一流企業不僅要發揮其經濟屬性,作為產業整合者及引領者帶動全球產業發展,更需要承擔起社會責任,聚焦地球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這是時代賦予世界一流企業的使命。
面對這場全球危機,我們必須認識到在這樣的環境中,規模經濟和強大的數字化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建設敏捷高效的“液態組織”,不斷學習如何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調整我們的業務模式,這是擺在每一個世界一流企業面前的課題和要求。其實這次疫情也能顯現出全球化覆蓋程度比較高的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大一些,對世界一流企業的全球化率和抗風險能力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人民論壇:您認為,建設世界一流的企業,對于國家和民族意味著什么?
李書福: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中國深度參與國際分工與實現全球配置資源的要求。充分發揮大企業大集團的作用,對標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唯一中國人擁有的豪華汽車品牌,沃爾沃汽車的跨越式發展正是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從“粗放型發展”向“質量型發展”轉變的縮影,其意義遠遠超過汽車行業本身。
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引領行業發展,推動中國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世界一流企業是中國實現從追趕到并跑,最終實現彎道超車的主力軍。任何行業,特別是實體經濟,要想引領行業發展必須尋求規模效應、降本增效,不斷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形成經濟增長新動能。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對整個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意義深遠。以汽車工業為例,只有實現傳統汽車工業的“新四化”轉型,才能真正形成強大的中國汽車工業,才能真正實現中國汽車工業向全球中高端價值鏈的邁進,才能在世界汽車工業占據一席之地。
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堅定四個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的有力支持。通過世界一流企業的建設,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都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增強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人民論壇:在您看來,中國實現從追趕到并跑、超越,真正邁進世界一流的行列,還需邁過哪些坎?
李書福:中國企業要想實現超越、需要邁過“四道坎”。第一,核心技術能力。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積聚力量,催生大量新產業、新生態、新模式。不僅對于汽車行業,對于大多數行業來說都會是一場猛烈的洗禮。中國企業要想參與全球競爭,必須形成自己的研發能力、工程能力、設計能力,必須掌握核心技術,否則就沒有話語權,更不會受人尊重。第二,產業鏈布局。在完善全球產業鏈布局的同時,要關注本土產業鏈的優化升級。全球產業鏈布局對快速響應全球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靈活應對全球經濟環境和產業結構的變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完善升級本土產業鏈,形成上下游產業鏈競爭優勢,將對整個國家的經濟轉型和持續發展意義深遠。第三,文化融合水平。我們都知道跨國收購這件事存在“七七定律”,對于一個跨國企業或者說一個全球型企業來說,文化是否能融合是至關重要的。吉利在這十年里之所以能夠和沃爾沃共同實現跨越式發展,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在文化層面做出了正確的努力。我們發展出一種叫全球型的企業文化,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大家在相互認同的情況下,用一個共同的商業價值把我們連接在一起。第四,全球化人才培養。所謂世界一流企業一定是具備高度覆蓋的全球化布局,而所謂“全球化”,人才全球化是第一重要的,如果人才不是全球化,企業就不能全球化。中國大部分企業在吸引、培養全球化人才,搭建多元人才結構方面和真正的全球一流企業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人民論壇:您認為中國哪些企業具備了世界一流的標準,從他們身上能學到什么?
李書福:真正的世界一流企業在創新研發能力、國際化經營能力、資源配置能力、組織管理及風險管控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各方面都達到一流水平。這也正是吉利不斷打基礎、練內功,通過持續的組織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人才培養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標。
人民論壇:建設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您認為還需要哪些政策支持,需要在哪些重點領域發力,您有哪些意見及建議?
李書福:實際上,從國家層面來看,目前的政策已經調整得很好了。我這里就提幾點近期感觸比較深的。首先,肯定是要開放,要自由競爭。在汽車行業來看,要不受合資加速的限制。其次,鼓勵創新發展,特別要促進數字化能力提升。通過此次疫情,可以看到數字化能力的提升對提高抗風險能力至關重要。具體來說,可以在財政政策、優秀人才引進政策及全球化人才培養機制建設等方面重點發力。最后,要支持本土產業鏈完善升級。以汽車產業為例,汽車產業是典型的全球性行業,是實體經濟的支柱產業,它的產業鏈很長,但有些零部件還依賴國外提供。通過利好政策推動汽車本土產業鏈完善升級,形成上下游產業鏈競爭優勢,對形成真正強大的中國汽車工業、對整個國家的經濟轉型和持續發展都將產生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