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如其來,讓這個春節的“團圓”有了不一樣的含義。在這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疫”中,我們感動于奮戰一線的白衣天使們,我們感動于最美逆行者,我們也感動于身體力行、抗擊疫情的每一個你、我、他,向所有人致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一家企業,我們已于2月10日正式開工,在這個特殊時期,唯有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將企業發展好,服務好其他企業,保障員工就業,為社會經濟平穩發展和防控疫情做貢獻,就是盡我們最大的努力。
對于防控疫情,我們高度重視,立即行動,切實把關愛員工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1月23日除夕前夜,我們制定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工作方案》,并成立疫情防治工作指揮部、疫情防治工作委員會,每天統計上報全體員工的健康狀況。
疫情期間,我們看到不少企業面臨諸多難題,也希望更多的民營企業大膽說出遇到的難題,相信只要我們走到陽光下,接受陽光普照,陰霾終將散去;也相信我們的黨委政府也一定會支持我們,助我們健康茁壯成長。
我們向黨委政府建議,建立鼓勵民企參與社會應急保障機制,具體如下:
第一,民營企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資源優勢,國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在社會應急保障機制建設中,民營企業需要高質量發展才能跟上時代步伐。鼓勵企業把“科研項目”“人才引進”“知識產權”“成果轉化”作為主要方向,政府應為民營企業的社會組織授予更多便利和資金支持,建立疫情特殊時期研發投入專項補貼機制。鼓勵應急產業領域的技術研究和產品創新,尤其是以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量子計算、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應急管理領域的場景應用。
第二,國家要建設專門安全應急創新產業園區,組建應急產業風險投資基金,建立針對戰略物資的財政保障機制。將從事應急安全產業的企業進行聚集,為應急企業提供相互協作的平臺,形成具有規模效應的應急產業集群,加快應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組建應急產業風險投資基金,用于投資高成長的應急產業高新技術企業。建立針對戰略物資的食品藥品應急處置財政保障機制。建立統一的食品藥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強化應急裝備建設,滿足重大災害和突發事件應急保障需求,全面提升快速反應、應急處置和綜合保障能力。
第三,建設全國性的疫情監控系統,打造統一的防控疫情指揮平臺。在本次疫情發生期間,我們看到了太多地方的孤軍作戰,普遍一城一策;看到了太多條口的單兵突擊,往往顧此失彼。深切感受到面對這種全國性的疫情蔓延,沒有一個統一的數據平臺來提供決策依據是重大的缺失。建議國家發揮企業的力量,綜合發揮各方面專長,主導建立全國統一的疫情監控系統和防控疫情指揮平臺,統一集中各地、各行業數據,打破信息壁壘,把有限的社會資源用于社會應急保障工作中,能對疫情防控資源的調配起到關鍵指導作用。
第四,建設應急管理職業教育體系,對社會應急保障工作突出的單位和企業家進行表彰。國家應急管理部成立后,新冠疫情防控任務復雜而艱巨,急需大批應急管理和技能人才。在政府機關、企業單位、學校、工廠、醫院等不同工作環境和群體中,各省市培養一批專業的應急宣傳員隊伍、應急保障人員和心理干預隊伍。開展自救互救訓練,開設自救互救示范課,并應納入公務員培訓、學生青少年課程教育和社區教育之中,有計劃、有步驟動員社會力量(如紅十字等)開展技能訓練和應急演練。對社會應急保障工作突出單位和企業家進行表彰,提高民企參與社會應急保障機制的積極性,增強責任感和榮譽感。
我們還建議,盡快落地扶持中小企業政策,為企業減負緩壓,助企業挖潛增效,對企業穩崗補貼,促企業優化服務,讓企業輕裝上陣、積蓄力量、增強信心、轉型升級,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目前,各級黨委政府都密集出臺了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利于幫助企業盡快走出疫情陰霾,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疫情帶來的困難只是暫時的。
上下同欲者勝。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咱們一定要有信心,一定可以克服這場疫情!”我們的制度優勢就是抗擊疫情的最大優勢,中國規模、中國效率、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正是有了中國效率,僅僅十幾天時間,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便順利建成,正式接收患者入??;正是有了集中力量辦大事和全國上下一盤棋的優勢,才有全國各地紛紛支援武漢的行動。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我們一起加油!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戰“疫”必勝!
(作者系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理事、北京市人大代表、延慶區工商聯主席、91科技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