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形勢仍然十分嚴峻,疫情防控正處于膠著對壘狀態。習近平總書記2月10日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提出五點要求,強調要全力做好救治工作,“不斷優化診療方案,堅持中西醫結合,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加快篩選研發具有較好臨床療效的藥物”,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療效曾得到世界衛生組織肯定。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中,中醫中藥將發揮什么樣的作用?中醫治療方案是如何形成的?中醫是如何看待此次疫情的?針對這些問題,人民論壇記者專訪了國家中醫藥應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委員會專家、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HIV/AIDS)主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艾滋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中醫藥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中醫藥大學仲景中醫藥研究院院長徐立然教授。
人民論壇:徐教授您好,作為我國中醫藥領域的專家,您能否為我們解讀一下中醫如何看待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
徐立然:兩千多年來,中國中醫藥學在與疫癘(傳染病)做斗爭的過程中,很早就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并在戰勝病魔的過程中,鑄成了較為完善的預防和治療措施,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豐富的理論。可以說中醫學的產生基礎和發展宏大,來自于中醫藥防治人類各種疫病的過程。因此,從中醫角度,無論是SARS、HIV、MERS還是新冠肺炎NCP,都是疫癘(傳染病)。千百年來的抗疫實踐證明,運用傳統中醫藥對傳染病的治療方法不僅臨床救治有效,而且患者預后效果佳。即使是在科學技術、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中醫藥在預防和治療現代傳染病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在2003年SRAS防治工作中,河南省積極運用中醫藥防治SARS實現零死亡;運用中醫藥防治HIV取得患者帶毒生存20年。這樣的防治效果,得益于中醫整體理論指導。中醫藥學是一門整體、系統、辨證論治的生命醫學。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夠理解中醫為什么面對人類重大疾病,能夠沉著有效應對,這源自中醫學對生命力和生命活動的全面、系統的理解:醫“人”遠比醫“病”更為重要。前者是站在生命的角度看待和認識人得的疾病。什么叫生命角度?通俗地講就是患者活著,也就是“遏阻傳變”留人治病,恢復失離衰退的“精氣神”,如此才能有時間、有條件、有機會去“扶正祛邪”以平為期,改變或改善患者被病毒侵蝕的臟腑和機體,從而實現阻斷病變、穩定病情,使受感染患者的生命力和生命活動恢復到正常狀態。這是中醫藥學的認識論,也是我們一代又一代中醫學者在解決人類重大疾病中,前赴后繼實踐“中國方案”的動力和源泉。
人民論壇:我們知道,中醫在2003年抗擊非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次疫情發生以來,社會公眾對中醫的作用和中西醫的配合也充滿期待。那么您認為,防治新冠肺炎,中醫中藥能發揮什么樣的積極作用?
徐立然:中醫藥能夠在第一時間有效的緩解和防治本次疫情,減少死亡率。原因是中醫藥從生命角度來看待疾病和疫情,它以人為本,強調天人相應,從這個角度出發去認識人體疾病,特別是本次新冠肺炎,就不單單是探索、研究、治療人類疾病,而更重視從生命整體、系統角度思考疾病。中醫在治療疾病中(無論有病名的疾病還是突發疫情疾病),非常注重身體陰陽和氣血的調和,以及改善和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和抗病能力。因此,防治新冠肺炎的首要原則是“整體觀念”,認為自然界的疫癘之氣,通過相應的途徑感染人體,人體通過相應的能力抗拒厲氣。所以,中醫藥預防為主,既病防變,通過改變環境、調節機體、抗拒厲氣。這種整體防控思想指導著中醫藥“治未病”的各種措施運用。
具體來說,首先是 “遏阻傳變”留人治病。早在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就提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時下出現重大突發傳染性疾病——新冠肺炎,特別是它具有前所未有的快速傳變能力,需要從生命醫學角度應用中醫藥學的“汗、吐、下、和、溫、清、消、補”等方法,有效阻斷遏制病情的快速傳變發展,避免患者器官突發性衰竭,使患者機體得以保全生命,將“遏阻傳變”留人治病放在本次疫情救治的首位。
其次,“扶正祛邪” 以平為期。《黃帝內經》曰“無問其病,以平為期”。中醫藥學重視“邪氣”對人體的傷害,但更重視“正氣”抗邪、抗毒、抗病的能力。在新冠肺炎防治過程中,無論是早期預防、還是病中治療、或是病后恢復,中醫藥扶助機體正氣貫穿該病的始終,祛除厲氣間而行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中醫所治者為得病之"人",而非病人所患之"病",更關注的是人體的生理狀態,采取因勢利導、恢復生理、提高抗病能力的治療方式,而非單純祛除病因的抗病毒性治療。這就是中醫藥在沒有搞清楚這個病毒是什么東西的時候,仍然可以在整體觀念指導下開展辨證論治,仍然可以選方用藥,仍然可以達到“正勝邪卻”、機體康復的目的。
人民論壇:事實上中醫藥從疫情一開始就介入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也是國家衛建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制定并發布的,可謂中西醫并重,其中也收入了中醫藥治療的方案。您在抗疫一線,能否結合您的診療體會給我們講講中醫治療方案是如何形成的?
徐立然:中醫藥治療疾病,辨證論治是其指導原則,根據“有是證,用是藥”的原則,依據病人臨床癥狀、體征、舌脈象等表現出來的“證”,擬定相應的治療原則,選擇相應的“方”“藥”。
中醫藥學認識致病因素,與現代醫學所謂的病原微生物致病學說不同,中醫治愈病人不是關注致病因素,而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體后所導致的癥狀,即人體對致病因素的應答狀態。中醫藥將這種狀態治療好了,疾病就痊愈了。這就是中醫治愈疾病的根本機理,很多人認為中醫治病說不清楚,其實中醫為何能治愈疾病在中醫藥自己的體系內是可以說清楚的。
幾千年來,中醫藥學已經對傳染病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它認識疾病的途徑就是依據臨床表現出來的證候和體征、依據疾病進展過程中出現的不同表現,再依據“望聞問切”四診,把這些信息資料進行收集整理,發現探索疾病的發病規律,以及疾病發生、發展、轉歸等規律,從中梳理出來中醫的“證”,依據“證”來“辨證論治”,就能夠將疾病(應答狀態)治愈。
此次疫情有它的發病規律和演變規律,同時,有它的表現形式。它之所以是以這種表現形式出現,自然有它的內在因素,這是現代醫學需要進行研究的問題。然而,從中醫藥角度來看,是反向推論的,即從它的臨床表現形式,推導出它的中醫藥學的病因病機,從它的臨床表現形式推導出它的證候演變規律。所以從某種角度說,所有的外在癥狀與演變都是人體對致病因素的一種反應,因此,中醫藥學對疾病本質的認識,是由表到里,由外而內的過程。
中醫藥的治療不是針對病毒的所謂“特效藥”,而是經過辨證而得出來的“方藥”。這些“方藥”要做的就是幫助正氣把導致這些反映的病因消除,從而治愈疾病,其實不論中西醫學,也都是如此而已。
近年來,SARS、中東呼吸綜合征、禽流感等傳染病的出現,對現代醫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面對一個新的變異病毒或從未見過的病毒,依靠現代醫學防治的同時,我們可以用中醫藥的觀點和思想來面對它、認識它、治療它,使疾病得到控制,病情得到緩解,并且實現好的預后。
面對此次新冠肺炎,我們團隊在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指導下,探索將我們十六年中醫藥防治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臨床研究成果——益艾康膠囊、柴霍達元合劑、解表清理顆粒、參芩除熱膠囊、清肺培元顆粒等應用于防治新冠肺炎,初步取得了較好臨床療效。
人民論壇:根據“未病先防”思想,是否可以對健康人群提前干預,增強機體預防感染?在居家生活中,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徐立然:病毒來了,不要怕,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會正確應對。如何才是正確的應對之策?首先,保護好我們人體生存的基本力量,防護(智慧)、飲食(能量)、睡眠(修復)、大小便(平衡)、體力(勢態),在抗擊疫癘之氣的整個過程中,中醫藥適當應用可保持這五個力量的守恒。其次,按照專家的指導意見,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群聚、勿勞累、避風寒,“病安從來”?!
【資料鏈接】
徐立然教授,國家中醫藥應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委員會專家,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HIV/AIDS)主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艾滋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中醫藥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中醫藥大學仲景中醫藥研究院院長,中醫藥防治艾滋病“中國方案”創建者,2018年度”中國好醫生”。
徐立然教授帶領團隊,靠著堅實的中醫基礎理論和豐富的臨床研究實踐,從SARS走到HIV,助力實現河南SARS零死亡,實踐HIV患者不僅長期帶毒生存而且回歸常態生活。在無數次疫情一線,徐立然教授以實際行動詮釋踐行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和醫務工作者的責任、擔當、使命和初心。2019年末,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徐立然再次帶領團隊,攜十余年抗疫臨床研究經驗及成果,奮戰在新冠肺炎抗疫前線。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