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街道光華社區圍繞7個小區自治難點痛點問題,發揮黨的核心引領作用,聚焦“三個全覆蓋”、建立健全“五項機制”、提升居民“安全感、認同感、幸福感”,初步形成黨建引領居民小區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光華路徑。
一、“三個全覆蓋”統攬,全面深化黨建引領小區治理。
一是黨的組織全覆蓋引領正確方向。按照區塊整合、方便管理的原則,通過挖掘黨員、壯大隊伍的方式,建好建強小區黨支部7個,選好小區黨支部領頭羊,選優配強黨支部班子, 7個小區全覆蓋建立樓棟黨小組,推選了60余名黨員骨干作為樓棟黨小組長,在小組長中推優選出單元黨代表20余名,構建“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單元黨代表”的三級黨建網絡體系,夯實小區黨組織建設基礎。二是黨的工作全覆蓋筑牢思想根基。根據各小區特點,量身制定黨支部戰斗力量化考核標準21條、黨員先進性量化考核標準19條,從黨支部、黨員兩個維度規范小區黨組織各項工作。同時,建立區域居民100%覆蓋的微信群、QQ群,搭建快速高效的網絡“黨群連心橋”,讓黨的主張第一時間傳達到群眾手中。三是黨的活動全覆蓋密切黨群聯系。由19名有政治覺悟、黨建素養、演講口才的黨員組成“向陽花”宣講隊,深入小區院落、居民住戶,開展政策宣講,引導群眾參與小區建設各項活動。
二、“五項機制”破題,建立小區居民自治長效機制。
一是推行“支部提前介入”,促建紅色業委會。小區支部提前介入業委會籌備選舉全過程,通過廣泛“找”、組織“帶”、精心“培”、嚴格“選”,確保業委會中黨員的比例,從源頭上杜絕別有用心的人當選或“掌控”業委會現象。同時,在召開業主大會決議重大事項時,支部須全程介入,確保黨的主張能夠依法貫徹落實,居民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光華社區在全區率先建立珠江國際花園小區紅色業委會,在一年時間內,又連續攻克依云鎮等3個小區的紅色業委會成立難題。二是建立“五方聯席會”,促進多方協同。建立以黨支部為召集人,業委會、物管公司、社區居委會代表、業主代表共同參與的“五方聯席會”,并列入居民公約,先后解決了依云鎮小區私拉飛線等小區難題30余件。三是建立“日常運維”機制,推進規范運行。建立固定接待日、公開公示、意見征詢、月例會、印章管理、財務公開等小區日常運行需要遵守的一攬子制度,覆蓋小區所有工作,實現小區治理有制度、工作開展有規范。四是完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強化多元聯動。針對不同的矛盾糾紛類型,對應聯動區物管局、街道物管辦等相關部門召開協調會,調解難度大、涉及主體多的矛盾糾紛,成功化解物業糾紛150余件。依托業委會辦公室、鄰里空間建立“紅柳·市民聊吧”分站,把普通矛盾糾紛化解在家門口。五是建立“鄰里互助”機制,提升服務水平。整合小區閑置空間,打造集居民學習、議事、休閑為一體的鄰里空間2個。依托小區鄰里空間,孵化培育小區社會組織4個和自組織9個,常態化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引入轄區服務型企業開展“義剪、義修、義檢”等服務,提升居民自我服務水平。
三、“居民三感”對標,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
一是聚力提升居民安全感。整合7家商住樓盤物管企業及3家商貿企業200余名專業安保力量,建立“光華社區群防群治志愿服務協會”,為轄區居民提供24小時的立體防控。同時,推動“智慧+”小區建設,提升小區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切實保障居民居家安全,轄區發案率降低了35%。二是聚智提升居民認同感。小區黨支部積極協調業委會、物業公司,爭取區委社治委、區住建局等部門支持,并向全體居民征集鄰里空間打造意見60余條,召開方案討論會5次,共同打造了“易進入、可參與、能共享”的小區鄰里空間,提升了小區治理的居民參與度和認同感。三是聚心提升居民幸福感。珠江國際花園小區、依云鎮小區實施公共收益七三開,七分歸小區業主,用于生活環境改造、公共設施維護等,切實讓利于民。發揮社區微基金紐帶作用,吸引居民積極參與微公益項目創投,已推動“低齡老人陪伴高齡老人”“燦爛夕陽舞蹈班”“象棋啟蒙教學”等27個項目落地,開展活動284次,覆蓋居民8000余人。先后開展了2次“鄰里壩壩宴”,吸引上千名居民參與,推動“生人小區”向“熟人小區”轉變,不斷增強居民的幸福感、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