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彭州市實施“村級帶頭人質量提升計劃”,探索建立五項機制,加強村(社區)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
一、建立開源儲才機制。將返鄉農民工、本土技能人才等群體納入“頭雁孵化”工程,擴大識人范圍、拓寬選拔渠道、拓展組織視野,通過選拔考試、組織考核、群眾推薦、自我舉薦等方式,發展優秀農民工黨員48名,吸納農民工積極分子50余名,充實到后備干部人才數據庫管理,促進村(社區)干部人才動態增長。
二、建立專項聯審機制。每屆屆初、屆中、屆末對培養儲備村(社區)后備干部和現任村(社區)“兩委”干部實行“專項聯審”,著重從政治立場、工作能力、遵紀守法、誠信道德等11個方面審查,“凡進必查”“凡查必核”“凡疑必停”,客觀公正、實事求是評價,堅決防止使用“帶病”村(社區)干部隊伍。
三、建立任職競備機制。推動村(社區)干部“能上能下”和市級組織“報備”,對思路不夠開闊、能力水平不夠的,集中進行調整。全市已有40余個村(社區)書記主任實現“一肩挑”,89名村黨組織書記在集體經濟組織或專業合作社中擔任負責人。
四、建立能力提升機制。每年集中開展村(社區)干部隊伍培訓,每次安排理論武裝提升、專題業務培訓、村務管理實用、全市重點工作等10余個專題中的1個作為培訓主題,以“一線實訓”“理論教學”“實踐體驗”等方式,有重點、有目的地提升村級干部隊伍素能,目前培訓5批次1700余人次。
五、建立定期評價機制。每半年對村(社區)領導班子開展1次綜合研判,準確衡量評價干部,動態掌握村級干部隊伍思想動態、履職情況、實事實績等,作為鎮(街道)黨(工)委監督村級干部干事創業、解決問題的重要依據,成果綜合運用到村“兩委”評先評優、激勵考核中,全力營造崇尚實干、恪盡職守、勇于奉獻的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