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治理事關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事關居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基層的和諧穩定。創新社區治理,把黨在基層執政的支撐點和著力點恰到好處地放在人民群眾心坎上,在新時代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上游工業園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深化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各項工作,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社區“四心”工作法,深受社區居民歡迎。
上游工業園火車站社區、蓮花社區“歡迎農民工 溫暖回家路”迎新文藝演出
黨建聯心法
組織架構“聯片”。根據黨員分布情況將4個社區黨支部劃分為13個黨小組,每個小組各由1名社區支委成員擔任小組長,全面負責居民小區黨小組黨建工作。近年來,各社區各片區黨小組向小區居民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130余次,使社區黨員干部和社區居民在思想上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等方面更加牢固可靠。
黨建品牌“聯創”。利用蓬溪“中國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品牌和社區市民學校平臺,經常性地開展黨史、革命史教育活動,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和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培養造就一批社區黨員服務能才、先鋒人才、后備干部,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今年以來,各社區已開展各類培訓累計8余次,培訓人次300余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6名,發展黨員13名,培養后備干部12名。
黨建資源“聯享”。各社區積極與轄區企業聯動,有效推進了非公企業黨建全覆蓋,社區內黨建資源與企業聯合利用、黨組織堡壘作用聯同發揮、黨員先鋒示范作用聯手展現的工作格局。
服務暖心法
提供“專家型”服務。積極整合社區內外各種資源,與縣人民檢察院達成了蓬溪縣首家社區“未成年人關愛中心”、與縣交警大隊、縣智慧家教中心等進行銜接,形成了長期免費送法律法規、送科普、送文化進社區活動。同時,依托縣勞務開發局、就業局積極為社區下崗職工、就業困難人員開展技能培訓服務,及時為轄區內企業提供用工信息和勞動力資源,解決了企業用工荒之急。
提供“義工型”服務。積極與縣衛生醫療機構、縣心連心社會組織開展以社區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為重點的便民服務,通過建檔立卡經常上門進行血壓測量、健康咨詢、醫療跟蹤服務。
制度聚心法
實行重大事項“五議制”。建立重大事項“五議”制度,即在社區黨支部的領導下,推行“黨員、群眾建議—黨支委會議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居民(代表)會議決議”的議事決策方式。通過“五議”、“四會”,充分發動社區黨員群眾建言獻策,促進社區議事有序進行。
實行社區服務“規范制”。以社區便民服務大廳為主陣地,規范提供勞動保障、民政優撫、征地拆遷、科普文化、城管衛生、綜治維穩、健康服務、信訪接待等服務項目。
實行社區干部網格“責任制”。要求每個社區干部包一個網格,每星期至少2個半天時間下沉所屬網格,直接到居民院壩了解、處理居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對于現場一時無法解決的,及時匯報社區集中研究解決。
實行監督評議“陽光制”。利用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和居民議事委員會,定期通過公開欄、微信平臺等方式對社區黨務、居務、財務及居民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實時公開,在上半年社區的低保精準識別中,社區嚴把審核關并利用“兩會”的職能職責和公平公開的原則,對收入已跨越低保線現不符合低保條件的對象戶進行了清退,社區低保動態管理入戶審核如期圓滿完成。
文化舒心法
一中心,即社區文化中心。由社區居民中有文化特長的義工策劃建立并專門負責,定期根據居民的文化需求編制社區文化工作計劃,設計、推出居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各類文化節目,并由文化類義工牽頭經常性組織開展系列文化活動。
一廣場,即社區文化小廣場。每晚定期舉行廣場舞等居民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讓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文化“大餐”。
一陣地,即社區文化陣地。借助社區辦公場所、關工委、婦兒之家、工會活動室、老年活動中心等以漫畫墻、宣傳欄等方式,生動宣傳各類科普、廉政知識,促進科普文化、廉政文化進社區。2019年春節前夕,上游工業園蓮花社區、火車站社區在火車站廣場成功承辦了由中共蓬溪縣委縣政府主辦的大型“歡迎農民工 溫暖回家路”迎新文藝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遂寧市蓬溪縣上游工業園工作委員會、遂寧市蓬溪縣上游工業園管理委員會 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