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明確要求“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訓評估制度,加強對干部教育培訓機構、項目及課程的評估”“ 教育培訓機構應當將評估結果作為指導教學部門和教師改進教學的重要依據”。然而,一些地方教學評估流于形式,盲目照“模式”、套“框架”,縣處級干部、鄉鎮科級干部教學內容、方法一個樣,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大打折扣。
干部教育培訓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抓干部教育培訓不僅要“完成任務”,更要在“如何辦出成效、提升干部能力素質”上下足功夫。相關牽頭部門、承辦機構要堅持“以人為本”,善于開門納諫、按需施教,重點運用“訓前征、訓中訪、訓后評”的教學管理機制,以學員反饋意見為導向,不斷改進教學方式、豐富課程內容,增強教育培訓的層次性和專業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訓前征”就是立足“全面提高干部素質和能力”,以理想信念、黨性修養、政治理論、政策法規、道德品行教育培訓為重點,針對不同層級的干部教育培訓,列出教育培訓主題,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廣泛征求學員對培訓課程、教學方式、授課教師等方面的意見建議,綜合研判后,科學設置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方式,安排授課教師。
“訓中訪”就是在培訓期間,找學員、找班委、跟班老師訪談,了解授課內容、教學管理、基礎設施、飲食安排等情況,找出共性和個性問題,靈活調整。有條件的辦學機構,要運用手機教學管理APP、智慧校園一鍵通等信息化手段的方式,適時掌控學員反映的意見建議,及時作出相應調整。
“訓后評” 就是在培訓結束后,采取干部教育培訓管理部門評或委托相關機構進行評估的方式,組織學員對辦學方針、培訓質量、師資隊伍、組織管理、學風建設、基礎設施、經費管理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列出問題清單、明確改進方向,特別是當前學員普遍反響強烈的“灌輸式”“填鴨式”傳統教學枯燥、乏味等問題,要敢于靶向朝內、檢視問題,運用案例式、現場式、研討式等方法豐富教學形式,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富民縣委組織部——張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