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游客漫步在浙江省仙居縣永安溪的水碇步上。
王華斌攝(人民視覺)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中國是世界環境日主辦國。
近年來,在保護生態環境問題上,中國持續發力、上下同心。呵護地球環境,可以說每一位普通人都是行動者。
“藍天保衛戰”成主題
6月2日至6月5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19年年會和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行。今年的世界環境日聚焦空氣污染防治,中文口號為“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
在治理空氣污染方面,中國取得的成績令人刮目相看。自2013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以來,中國空氣質量持續好轉,尤其是PM2.5濃度下降非常顯著。據生態環境部數據,與2013年相比,2018年全國首批實施新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41.7%。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79.3%。
為了迎接世界環境日,全國多地也舉辦了各類活動。在山東濱州,50余名騎友參與“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綠色騎行活動;在四川成都,百名兒童同畫“藍天下我的家”描繪心中美好家園;在黑龍江黑河,30余人的環保小分隊“零距離”接觸空氣自動監測站……
垃圾分類加速推進
近年來,中國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全國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上海是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46個重點城市之一。如今,上海市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已達99%。在操作層面,上海按照“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要求,打造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的體系。
在今年2月召開的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給出了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的時間表: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環保督察持續發力
2015年底,中央環保督察試點河北。此后兩年間,首輪中央環保督察實現對全國31省(區、市)全覆蓋。今年啟動的新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將覆蓋范圍更廣、督察手段更豐富。
5月15日,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反饋工作全部完成。近期陸續公布的督察結果顯示,各省份積極研究部署督察整改,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
湖南省加大洞庭湖生態環境整治力度,用13天時間堅決拆除了延續17年的下塞湖矮圍,湖區水質總磷濃度開始下降,越冬水鳥數量創近10年之最;山西全省鋼鐵、化工、水泥等行業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