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六屆中國(土耳其)貿易博覽會在伊斯坦布爾舉行。本次博覽會共有300多家中國外貿企業參展,吸引了眾多來自土耳其和其他國家的采購商與會。圖為參展商在博覽會上推介產品。
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攝
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美經貿摩擦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外貿下一步走勢如何?商務部日前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9年春季)》指出,盡管面臨一定壓力,但外貿的有利條件也不少。隨著支持外貿穩規模、提質量、轉動力各項舉措不斷落地,政策效應將持續顯現,中國外貿內生動力正不斷增強。
進出口總體運行平穩
《報告》顯示,2019年一季度中國外貿保持了平穩運行、結構優化的態勢。
——進出口總體平穩,出口增速快于進口。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70051億元,增長3.7%。其中,出口37674億元,增長6.7%;進口32377億元,增長0.3%;貿易順差5297億元,增長75.2%。
——出口結構持續優化,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同步增長。數據顯示,一季度,機電產品出口2.2萬億元,增長5.4%,占出口總額的58.8%。服裝、玩具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6855.3億元,增長6.5%,占出口總額的18.2%。
——高水平開放政策效應明顯,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實現“開門紅”。今年初,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后,一季度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速分別高出外貿整體增速8.0、1.7和16.4個百分點,表明國家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政策拉動作用明顯。
——服務貿易比重提高。一季度,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12919.8億元,占對外貿易總額(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之和)的比重達15.6%,比去年全年提高1個百分點,說明中國服務貿易整體繼續保持穩定向好發展態勢。
三大有利條件作支撐
商務部表示,2019年中國外貿的確面臨復雜嚴峻的形勢。不過,三大有利條件將強有力地支撐中國外貿發展。
首先,外貿政策環境不斷優化。近年來,中國實施積極的進口促進戰略,主動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2018年中國多次下調部分商品的進口關稅,總體關稅水平由9.8%降至7.5%,平均降幅達23%。
其次,經濟高質量發展帶動外貿穩中提質。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19年3月,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數)分別為52.0%、51.2%和51.4%,均明顯高于制造業總體。國內產業升級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帶動相關產品和技術進出口,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穩步增長,促進外貿結構更加優化。
最后,外貿結構調整,動力轉換加快。近年來,中國政府全力推動外貿穩中提質,持續推進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經營主體、商品結構、貿易方式“五個優化”,大力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國際營銷服務網絡、貿易促進平臺“三項建設”,推動外貿結構優化發展。同時持續培育外貿新優勢,不斷挖掘外貿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加大對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扶持力度,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正成為外貿穩定增長的新動力。
穩中有進勢頭沒變
商務部表示,為妥善應對復雜局面,2019年中國外貿將以“穩中提質”為發展目標,重點做好穩規模、提質量、轉動力三項工作。
穩規模。一是要穩政策,繼續推進穩外貿相關政策的落實,加強政策儲備,創造良好政策環境。二是穩主體,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優化經營主體,發揮民營企業外貿主力軍作用,并培育一批有實力的大企業和跨國公司。三是穩市場,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鞏固傳統市場并不斷開拓新市場。
提質量。一是要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鼓勵和支持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同時進一步推動中國出口商品在質量、科技含量、品牌、營銷等方面的提升。二是要積極擴大進口,優化進口結構,增加有助于轉型發展的技術裝備進口,增加農產品、資源性產品進口。
轉動力。一是要支持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3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14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推廣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29條經驗。二是要以創新引領外貿發展,加快形成外貿競爭新優勢,促進創新優勢向出口競爭優勢轉化,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同時發揮好綜合保稅區作用,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商務部發言人高峰表示,今年以來,國家減稅降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落地,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開局良好。中國出口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但中國外貿總體穩中有進的發展勢頭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