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競合主義視角下的東北亞安全局勢思考

【摘要】 朝鮮核問題是當前整個東北亞安全格局的核心。圍繞朝鮮核問題的競合,是東北亞戰后秩序重組的競合,同時也是大國間政治及戰略的競合。真正解決朝核問題,必須考慮到半島內部的力量對比、安全結構及人心向背。面對撲朔迷離、復雜多變的半島形勢,我們需要準確定位中國的國家利益,理清半島“玩家”彼此競合關系。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看清半島及整個東北亞局勢的走向,找到半島戰爭的制約因素及維護中國國家利益的著力點,從而實現中國國家利益及安全的最大化,并保障半島的和平、發展與穩定。

【關鍵詞】朝鮮核問題  東北亞  安全研究  競合主義

【中圖分類號】D8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09.001

【作者簡介】儲昭根,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南海協同創新中心兼職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國際安全理論、非傳統安全、美國外交及戰略與中國對外戰略。主要著作有《競合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新探索》《跨層次理論整合:從雙層博弈到雙層競合》等。

隨著今年4月27日朝韓峰會的舉行,朝鮮半島原來可能徹底走向“崩盤”的局勢似乎已是峰回路轉,半島局勢的變化之快簡直讓人眼花繚亂。但在東北亞戰后安全格局加速裂變、重組的大背景下,中國如何認識、保障自身的利益及安全,進一步推進和保障半島及地區和平,這是一個極為復雜、敏感卻又無法回避,且具全球戰略意義的大問題。事關中國周邊安全,事關東北亞的穩定與發展,事關中國的和平崛起及中華民族的復興。

峰回路轉,朝核加速東北亞格局重組

朝核問題是東北亞安全局勢中最復雜和最不確定的因素,也是當前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安全熱點。近年,朝鮮多次進行導彈試射與核試驗后,半島局勢急劇惡化,朝鮮的核、導開發已接近美國動武“紅線”。2016年1月6日,朝鮮“成功”進行了1次氫彈試驗,9月9日進行了自2006年以來第5次核試驗。2017年9月3日,朝鮮又成功進行了第6次核試驗——可裝載于洲際彈道導彈的氫彈試驗。所有這些均表明朝鮮核研究已取得了快速進步,在武器級钚材料和濃縮鈾的生產、核裂變彈頭以及熱核聚變彈頭試驗等方面均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

在導彈開發方面,2016年,朝鮮24次試射導彈,其中,2016年8月24日成功從潛艇上發射一枚彈道導彈。朝鮮在研發潛射導彈方面進展迅速,已成為同美俄中等國一樣為數不多的擁有潛射彈道導彈技術的國家。2017年,朝鮮15次發射導彈,其中含3次洲際導彈試射。同年7月4日、28日,朝鮮又兩次成功試射“可以到達世界任何地方”的火星-14洲際彈道導彈(ICBM)。11月29日,朝鮮再次宣布成功試射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火星-15,該導彈可裝載超大型重型核彈頭,可打擊美國本土全境。至此,朝鮮已建立起多型號、涵蓋各種投擲范圍、能打擊美國全境的彈道導彈力量。

與此對應地,外交、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努力已接近失敗,制裁已經到位,相互惡意及“口水仗”則無限升級。2017年3月17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韓國出席美韓外長聯合記者會時表示對朝鮮的“戰略忍耐”政策到此為止。4月17日,美國副總統彭斯警告,為對付朝鮮不斷增加的核威脅,必要時特朗普總統將會動用武力。8月8日,朝鮮聲稱計劃打擊美國在關島的基地。特朗普嚴厲警告平壤,如繼續威脅美國,將會面臨“前所未見的烈焰與怒火(fire and fury)”。對朝鮮第6次核試,特朗普9月19日在聯合國大會上罵金正恩為“小火箭人”(Little Rocket Man)。若威脅到美國或其盟國,將“徹底摧毀朝鮮”。而金正恩9月21日則首度針對美國發表電視講話,揚言要讓特朗普這個“瘋老頭”(Dotard)付出代價。

2016年3月2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對朝鮮核計劃和彈道導彈計劃實施強硬,也是20多年來最嚴厲的制裁——進出朝鮮的所有貨物要經過強制性檢驗,對包括常規和其他武器在內的武器全面禁運,并限制朝鮮出售煤炭和金、鐵、鐵礦石和鈦等礦物。2017年12月22日,安理會一致通過更加嚴厲的對朝制裁新決議——柴油和煤油的進口限制在每年50萬桶及在2年內將朝鮮勞工遣送回國。2018年1月16日,美國與加拿大在加拿大溫哥華共同主辦了關于朝鮮核導問題的二十國外長會議,就維持并加大對朝施壓達成一致并將加大海上船舶檢查的力度以阻止朝鮮走私行為。1月22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邁克·蓬佩奧表示,朝鮮僅需幾個月就有能力對美國實施核打擊。美國的緊迫感和危機感,使解決朝鮮核問題提上美國優先日程。

軍事上,從威懾、極限施壓到戰爭準備已基本到位。2017年11月11日至14日,美國海軍三大航母艦戰斗群——“尼米茲”號(USS Nimitz)、“里根”號(USS Ronald Reagan)和“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十年來首次進入朝鮮半島,進行為期4天的聯合演習,同時6架全球最強戰機F-22也是首次飛抵半島。2018年1月11日,美軍在關島空軍基地部署了3架可攜帶核武器的B-2“幽靈”隱形戰略轟炸機,由關島飛往朝鮮半島只需6小時;接著1月16日又部署了6架B-52戰略轟炸機和300名兵力。此外,還向韓國烏山空軍基地部署了先進電子戰飛機EC-130H,該電子戰機具備擾亂對方通訊網、瓦解其對美軍應對能力的功能,以加強對朝鮮的軍事施壓。1月26日,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指出,如遭朝攻擊,美韓可以“今夜開戰”。

頗為不妙的是,美國國內的輿論及民間支持也亦基本到位。據蓋洛普(Gallup)2月19日發布的“美國的敵人名單”的民調顯示,認為朝鮮是美國“頭號敵人”的人數已從2016年2月的16%急劇上升為51%。[1]《華爾街日報》1月9日報道稱,華盛頓正在擴散一種氣氛:“只要朝鮮不宣布棄核,就應在年內借助軍事力量摧毀核相關設施”,那么“2018年中期將迎來攤牌時刻(a time of reckoning)”![2]

正因為如此,美國《國家利益》雜志2月23日刊登了肯塔基大學帕特森外交與國際商務學院講師羅伯特·法利(Robert Farley)的文章預稱,朝鮮半島毫無疑問地是當今世上外交政策危機最嚴重的地方,是2018年5個可能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中最可能的地方![3]不過,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朝鮮的態度及觀念突然出現了180度大轉彎。從金正恩發表新年賀詞表示朝鮮有意參加平昌冬奧會,到金正恩妹妹金與正出席韓國平昌冬奧會開幕式、會見韓國總統文在寅并向其轉交金正恩親筆信,再到朝韓領導人歷史性峰會,自2018年4月21日起,朝鮮單方面中止核試驗與洲際彈道導彈試射并廢棄北部核試驗場,朝鮮半島局勢由此峰回路轉。

是美國的“極限施壓”導致了朝鮮態度轉變嗎?但過去數十年施壓、制裁的唯一結果竟是促使朝鮮迅速核武裝起來。競合主義(Coopetitionism)認為:國際關系總體進程表現為權力分配競合、制度分配競合及觀念分配競合的過程。[4]再具體從朝鮮半島看,半島局勢日益失控到轉圜緣于半島內部權力競合、制度競合及觀念競合出現了失衡,即朝韓雙方在實力、安全結構與人心向背方面出現了根本逆轉。

一是朝韓雙方實力對比發生逆轉。冷戰初期,雙方都曾以吞并對方實現半島統一為目標,但在上世紀60至70年代,朝鮮經濟獲得飛速發展,在南北對比中一度占據優勢。1960年時,韓國GDP與人均GDP僅是朝鮮的40%和55%,到1975年才達到朝鮮的90%和84%。但是冷戰后,朝鮮的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根據韓國銀行的統計,2015年,韓國的人口規模(5062萬)是朝鮮(2478萬)的2.0倍;韓國人均國民收入是朝鮮的22.3倍;韓國經濟規模是朝鮮的45.4倍;韓國的貿易總額是朝鮮的154.1倍,韓國的對外出口額是朝鮮的195.1倍。[5]韓國在經濟實力、常規軍力、國際地位等方面已遠遠強于朝鮮。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集中力量發展核武器,來彌補實力上欠缺,以尋求不對稱優勢。

二是半島安全格局及結構的失衡。在冷戰前,東北亞是以美日韓為一方、蘇中朝為另一方兩大陣營的對峙。中蘇兩大國在國際舞臺上,特別是在聯合國安理會全力支持朝鮮,拒不承認韓國。冷戰結束后,作為兩極對峙主角一方的蘇聯消失,這樣原來朝中蘇“三角同盟”已不復存在。而美韓、美日安全同盟卻得以持續并加強,呈現出美國主導下的安全同盟獨霸的局面。這樣,原來持續了近40年的半島安全與外交均衡,急劇向著不利于朝鮮的方向發展。

更讓朝鮮倍感孤單的是,在這一過程中,韓國與中、蘇(后來的俄羅斯)相繼建立正式外交關系,蘇朝安全合作同盟也由1994年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莫斯科正式宣布廢止,而中朝安全合作也由于1992年中韓建交等多種原因而呈現弱化態勢。隨著地區安全結構的失衡,朝鮮形勢所迫,執意走上了孤獨求敗之路,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尋找與美韓之間恐怖均衡,實現政權的生存與自保。然而,擁核自保又反過來進一步加劇朝鮮在國際上孤立,特別是制度層面競合的徹底失敗——無論是聯合國安理會,還是六方會談都以半島無核化為基本目標,并以此為基礎對朝鮮實施了集體性的制裁,施加了制度性壓力。

此時,朝鮮在民心向背上栽了大跟頭,這是比美韓威脅更致命的問題。在朝鮮日益走向孤立和封閉的時候,眾所周知,朝鮮與韓國經濟發展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不僅如此,朝鮮的政治發展、社會發展進程、人民權利的保障水平,更是脫離了現代文明。推行先軍政治,將捉襟見肘的資源大多用來建設國防,研發核武器和洲際彈道導彈,從而嚴重影響了民生。朝鮮頻繁的脫北者及叛逃事件,對與之接壤的中國已造成諸多困擾,更表明其內部已嚴重不穩。亞歷山大·溫特有句名言:“500件英國的核武器對美國的威脅還不如朝鮮5件核武器對美國的威脅大”,[6]說的就是觀念作用。筆者進一步論證,國際體系的變遷同時也是觀念競合的結果。[7]因此,人心向背,在現代社會仍然是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政權興亡的根本性因素。

正是朝鮮在權力、制度及觀念三個層面競合的失敗,使其單純擁核并不能自保,單純擁核并不能帶來政權真正的安全。于是乎,朝鮮的態度來了一個180度大轉變,半島迅速走向緩和。若簡單地把朝鮮對半島無核化態度轉變歸結為美國的“極限施壓”,顯然是不科學的,這是美國應極力避免的線性思維。半島局勢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權力、制度及觀念等結構性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理所當然地包括中國的作用。

行動指南,中國國家利益的分層解讀

朝鮮半島局勢變化取決于體系層面的權力、制度與觀念的競合,同時半島局勢也是國內政治與國際關系相互聯系、國內與國際互動、“雙層競合”的結果,還是“多元行為體、多變量之間的‘立體式競合’。正是這種立體式競合推動了國際體系變遷,國際制度興衰及國家力量變化”。[8]半島矛盾的復雜性及多因素“雙層、立體式競合”導致中國國家利益在半島也呈現出不同層次。只有分層次解讀中國國家利益,才能準確定位中國的國家利益,確立中國在朝鮮半島的行動指南。

一是地緣政治利益。朝鮮半島位于東亞大陸與日本群島之間,地處亞歐大陸與太平洋之間的“邊緣地帶”。美國學者尼古拉斯·斯派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邊緣地帶論”理論認為,誰控制環繞心臟地帶的歐亞沿海地區,那將足以遏止心臟地帶的國家稱霸世界的企圖。邊緣地帶理論把海洋與大陸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二戰后美國制定對外戰略的重要理論依據。邊緣地帶處于心臟地區和海洋之間,是海上強國與大陸強國的中間緩沖地帶,又是雙方必爭的沖突地帶,是海洋國家邁向大陸的跳板。[9]歷史上,朝鮮半島一直是大國進行戰略博弈的重要戰場。大凡日本侵略中國,幾乎都是以朝鮮半島為跳板,譬如唐朝時期的白江口之戰、明朝萬歷朝鮮戰爭、清朝的甲午之戰和近現代的侵華戰爭,這種先“圖朝鮮”,進而“窺視中華”的思路,為歷代日本統治者所繼承。冷戰時期,朝鮮半島作為美、日、蘇、中四國利益的交匯處,是東西方之間對峙的縮影。當前,中美戰略競爭和軍事對立加劇,美韓兩國決意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大背景下,朝鮮作為中國的戰略緩沖區或戰略屏障仍不過時。中國與半島的邊境線最長,一旦半島上出現大的動蕩,中國所受的影響必然最大。

如果美國決意用武力解決朝核問題,朝鮮半島統一步伐會加快且中國無法阻止。屆時,中國不僅面臨美國在??丈系膬瀯菖c威脅,而且將面臨在陸地上與美軍的直接對抗。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推進“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以阻止、切斷美國等海上強國的挑釁與威脅,而中美陸??杖轿粚?,至少會延緩中國軍隊的轉型。

二是發展利益——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朝核問題帶來的威脅已經“常態化”,若朝美無法相互理解與妥協,維護半島的和平、穩定將變得日益艱巨。但是,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符合各方利益。韓國2017年GDP是15297億美元,在全球排第11位。人均GDP可能會達到2.98萬美元,與高度發達國家的標準線——3萬美元近在咫尺。韓國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從最不發達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甚至比中國發展得更快!1953年到2016年,中國GDP增長了354.7倍,而韓國則增長了1085.5倍。美國《洛杉磯時報》2017年9月25日報道,美國國防部預測,一旦朝鮮半島爆發戰爭,在朝鮮還沒有使用核武器情況下,僅韓國每天就將有2萬人在戰火中喪生。[10]一旦戰爭爆發,韓國的發展成果將會被很快摧毀,經濟將倒退十數年,政治動蕩,內部撕裂,后果將難以承受。所以從競合關系看,韓國是美國同盟內部制約半島走向大戰的最關鍵力量。

對于中國,2016年,中韓兩國貿易額達到了2114億美元,較1992年建交時增長了33倍。同時,韓國當年在華投資47.5億美元,投資額僅次于中國香港和新加坡。迄今,中國實際利用韓資6.3萬項,韓企在華投資存量達716億美元。從更宏觀角度看,全球經濟重心能不能持續并實現向亞太、向東亞的轉移,取決于朝鮮半島,及整個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也就是說,半島的和平發展對中國的發展,對各方及地區有積極現實意義。

三是最根本的利益——東北亞地區安全結構及秩序。不僅如此,朝鮮核危機可能進一步導致地區秩序的重組。當前,有三股力量威脅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一是朝鮮核危機可能成為東北亞戰后秩序重組或瓦解的導火索;二是在美國默許下,日本右傾化、軍事化傾向越來越嚴重。非法將釣魚島“國有化”,參拜靖國神社,否認侵略歷史,修改憲法和解禁集體自衛權,讓日本自衛隊根據需要可隨時派往世界各地。不僅在東北亞,在整個東亞,乃至亞洲地區,中日爭奪地區主導權非常激烈。三是美國的霸權主義與單邊主義。美國以朝鮮核威脅為由,在朝鮮半島部署薩德(THAAD),這是一種既能當盾牌,又能取情報,號稱“全球唯一能在大氣層內外攔截彈道導彈的陸基系統”。據稱中方1/3導彈可被探測與攔截。因此,美國反導系統在東亞地區擴散,必然將導致地區軍備平衡被破壞。與此同時,美國不斷強化地區同盟,加強在東北亞地區的前沿存在,不斷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對朝鮮及其周邊國家的安全構成威脅,也讓整個東亞地區局勢充滿了較大的不確定性。鑒于以上三個因素不斷相互強化,整個東北亞戰后秩序顛覆性時刻正在迫近。即使圍繞朝核危機的談判取得重大突破,東北亞戰后秩序亦會出現重大變化。因此,在東北亞建立什么樣的后“雅爾塔體系”體系,事關中國安全的核心利益。在東北亞,中國不謀求地區霸權,但決不同意一個有損中國安全及利益的地區安全結構及秩序出現。

大競合,東北亞危局中“玩家”競合關系分析

在朝鮮半島,各國關系和矛盾錯綜復雜,是世界范圍內少有的國際矛盾比較集中的區域。這里聚集了全球政治大國的前三名——美、中、俄,經濟大國的前三名——美、中、日,軍事大國的前三名——美、俄、中。這里聚集了冷戰、熱戰及核戰,局部戰爭,甚至是世界大戰的導火索。這就是說,半島問題是一個“矛盾綜合體”。這些大國間錯綜復雜的矛盾和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朝鮮半島局勢的未來走向。同時圍繞朝核問題,朝鮮、韓國、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日本也就是東北亞安全格局中最主要的“玩家”,還是一個復雜關聯的“關系組合體”,半島問題的解決涉及這些“玩家”的利益與安全。不過,總體上看,“如今世界總體趨勢是競爭代替了沖突,合作代替了對抗,是一個競合時代”,“競合才是當今世界秩序的本質”。[11]因而,理清這些“玩家”競合關系,就能看清半島及整個東北亞的走勢,就能看清半島戰爭的制約因素,就能看清實現中國國家利益的著力點。

從過去看,美國與朝鮮競合關系已完全破裂,美朝的競爭也完全陷入了安全競爭。朝鮮的頭號關切是國家安全和政權穩固,而美國最關心的是其在東北亞的霸權,維持雙邊同盟體系及前沿軍事部署,其次才是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及實現半島無核化。由于美國對朝方安全訴求遲遲不愿予以充分尊重及考慮,迫使朝鮮以發展核武器為手段謀求自身安全保障,以非對稱威懾和危機邊緣策略迫使美國談判,謀求實現雙邊關系正常化的政治目標和獲取國際援助的經濟目標。[12]但是,美國不斷升級的制裁、威脅沒能阻止朝鮮升級核導試驗的步伐,圍繞朝核問題的“制裁—試驗—再制裁—再試驗”的惡性循環,使雙方均陷入了無法自拔的安全困境,朝鮮核問題亦成為整個地區無法解開的“死結”。今年4月20日這一形勢出現轉機,朝鮮承諾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停止核試驗與洲際導彈試射、廢棄北部核試驗場,釋放三名美國公民,朝美合作空間增大,為雙邊關系改善提供了回旋余地。不過,對于如何無核化朝美雙方矛盾依然尖銳。

朝鮮同韓國關系本質如同美朝關系,也是零和競爭。這種零和競爭關系的建立和長期化是冷戰的產物,雖然冷戰早已結束,如今依然深受東北亞地緣政治的影響。朝鮮與韓國雙方在憲法中仍將對方看作為被統一的對象。雖然在統一上有共同立場,但都堅持以自己的方式主導實現統一。韓國把朝鮮的核武器看作最大的威脅,希望通過持續、高強度的壓迫與威懾讓朝鮮不堪重負最終放棄核武器。而朝鮮則把擁有核武器看作確保其體制安全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在無核化問題上,朝韓雙方的政策目標是相互矛盾的。在改善雙方關系問題上,朝鮮希望無條件開展南北對話,獲取經濟支持,通過改善對韓關系來緩解孤立受困狀態;韓國也期待通過改善對朝關系,緩解半島危局,消除朝核威脅。不過,朝鮮導彈與核開發使原本軍事格局進一步失衡,韓國不得不大力強化韓美同盟,與美聯手向朝施加壓力。盡管朝韓長期以來都有為改善關系而不斷努力合作的強烈意愿,但雙邊關系一直未能突破“緊張—緩和—緊張”的惡性循環。朝韓最高領導人今年4月27日在板門店舉行“歷史性會晤”,南北領導人簽署的《板門店宣言》“向八千萬同胞和全人類莊嚴宣布,朝鮮半島已經開啟新的和平時代,不會再有戰爭”,雙方在陸??盏韧V挂磺袛硨π袨椋\罩在半島上空的陰云逐步散去?!缎浴窂母纳撇l展雙邊關系到緩和半島軍事緊張、消除戰爭風險,再到構建牢固的永久性和平機制,為雙方進一步合作提供了全新契機與無限可能。

韓美同盟關系形成于朝鮮戰爭。1953年8月,雙方締結的《美韓相互防衛條約》,以法律手段穩定了兩國的安全合作關,韓國獲得了美國的安全保障;1954年11月簽署的《美韓協商備忘錄》,讓美國獲得了韓國軍隊的指揮權;1966年7月締結的《美韓駐軍地位協定》,使駐韓國美軍的“治外法權”合法化。美韓再通過成立協調兩國防衛計劃的美韓計劃團(1968)、年度安全協商會議(1968)、美韓軍事委員會會議等制度性安全合作機制的形成及創設美韓聯合司令部(1978)等組織機構,以聯合指揮體系、聯合防御和危機管理體系、安全情報共享體系為主要內容的美韓安全合作關系得到了全面強化。

美韓在維護韓國安全及美國在東北亞霸權地位方面利益高度重合,安全上有著深度合作,但韓國是以犧牲部分主權來獲得美國安全保障的。隨著韓國自身實力不斷增強,其獨立性、自主性也不斷增強,美韓在戰時作戰指揮權、《美韓駐軍地位協定》的修訂問題及駐韓美軍防衛費用的分擔問題存在著競爭。在經濟方面,2016年韓國GDP總量為1.41萬億美元,正式超過GDP總量1.33萬億美元的俄羅斯,全球排11位。盡管韓國連續十一年無緣前十,全球排名停滯不前,但韓國人均GDP2.76萬億美元,高于西班牙、葡萄牙等傳統西方發達國家,被聯合國認定為發達經濟體,趕超能力和創新能力令人世矚目。由于韓國已是新興的工業強國,特朗普政府在經濟上也加強了與韓國競爭,要求重談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在韓方堅決不同意重談情況下,特朗普隨后撕破臉,暗示關閉美韓自貿大門。

除了美朝,美俄關系在東北亞的競爭亦超過了合作。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逐漸下降。從表面上看,俄羅斯對東北亞首要政策就是保證在該地區的“存在”,但美國不斷加強美日、美韓同盟關系,加強前沿部署,特別是在韓國部署的“薩德”反導系統,及持續的戰區導彈防御系統建設,打破了過去美俄間的戰略平衡。再加上美俄在烏克蘭、中東區存在激烈對抗,雙邊關系螺旋型下滑,陷入制裁與反制裁惡性循環,美俄關系跌入冷戰后的“危險的歷來最低點”。俄羅斯不斷拓展平衡外交、“東方外交”,借力、借勢以突圍脫困,破解西方經濟制裁,實現美俄關系的轉圜,以消除對俄最大戰略壓力。因此,一旦朝鮮半島局勢激烈動蕩,俄羅斯在關鍵時候一定有超人表現,同時也是制約美國動武最不可預測的因素。這可能一直是我們研究東北亞安全局勢一個盲點。

東北亞中的中美關系亦是全球大國關系的縮影。中美關系不同于美俄關系尖銳對抗,而是全面、充分競合關系,它包括權力、制度及意識形態三個層面的競合。在東北亞,美國著力加強美日、美韓同盟,將美日韓同盟體系從應對朝鮮威脅轉向遏制中國崛起,但為緩解和防止朝鮮半島危機失控,推動半島無核化,中美有著合作共識——雙方都主張朝鮮半島無核化,都反對朝鮮半島南北雙方中的任何一方發展核武器,都有努力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的共同愿望。因此,中美積極戰略合作必不可少,一直保持了溝通、協調和互動。中美合作事關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命運,事關東北亞地區和平與安全。中美競合的結果最終直接決定了東北亞“后雅爾塔體系”以何種方式建立及其安全格局。

東北亞有一對引人注目的雙邊關系——中朝關系。朝鮮是中國的近鄰,中朝兩國有長達1420公里的共同邊界。中國是朝鮮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是朝鮮食物和能源的主要來源國,朝鮮83%的出口和85%的進口依賴中國。中朝兩國在“抗美援朝”后,被形容是“鮮血凝成的友誼”,并在1961年雙方簽訂《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用條約形式確定了“同盟”關系。不過,隨著冷戰結束后,中朝關系出現波動和起伏。由于朝核問題的升級和國際形勢的變化,中朝“同盟”關系雖然呈現出疏遠的跡象,但歷史、地緣的紐帶依然堅韌,兩國的政治關系沒有公開惡化。[13]隨著朝核問題的惡化,美國等對中國一直有太多的期待,甚至不斷施壓。維持與朝鮮的傳統友好與朝鮮半島不斷升溫的局勢及美韓,甚至國際社會對中國日益增多的訴求,構成中國外交最艱難的挑戰。由于朝鮮退出六方會談,執意開發核導,在金正恩接班后中朝關系一度走上了一直向下的單行線。不過,隨著朝鮮對半島無核化態度的轉變,金正恩于今年3月和5月,時隔43天兩度訪華,這表明維護、鞏固和發展中朝關系依然是兩國堅定不移的方針。

中韓關系在建交之后迅速發展。1992年,中國不顧朝鮮的堅決反對,毅然與韓國建交,中韓關系迅速發展。建交以來,友好交流、合作共贏始終是兩國關系主旋律。中韓兩國在促進各自經濟社會進步、實現地區和平穩定繁榮方面有著廣泛共同利益。中國已成為韓國的最大貿易伙伴、最大留學生來源國、最大海外旅行目的地國。韓國也是中國單體國家中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正因為如此,時任韓國總統樸槿惠2015年9月不顧美國等盟國的反對,毅然到北京參加中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把中韓政治關系推向頂峰。“薩德”問題歷經一年多低潮期后,韓國迅速找到中韓新基礎——不追加“薩德”系統、不加入美國反導體系、不發展韓美日三方軍事同盟的“三不”表態。[14]排除干擾、努力穩定和發展中韓關系體現了韓國政治精英的遠見卓識,而這也是韓國跨黨派的共識。

相比中韓兩國間的貿易投資呈現快速增長,軍事、安全領域的合作相對滯后;中韓積極合作推動了半島無核化進程和南北和解,在維護歷史真相、捍衛二戰勝利成果等方面有著共同立場和目標,但在部署薩德、歷史認知、海洋權益和貿易不平衡及摩擦等方面也分歧明顯。中韓關系存在較大發展空間,亦是實現地區和平發展的較佳著力點。

俄羅斯與中國、朝鮮均保持良好關系,合作勢頭均在上升。俄羅斯與朝鮮同樣飽受國際孤立和制裁,朝鮮對俄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朝鮮也力圖將俄羅斯當作平衡中國、抗衡美國的有效工具,這與俄東方外交——以朝鮮半島為平臺,在亞太諸多問題上發揮大國作用的目標不謀而合。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不僅給金正恩提供短缺的石油和經濟援助,還開辟其遠東重要港口海參崴和朝鮮對外重鎮羅先市的定期輪渡,甚至在聯合國否決中美支持的譴責朝鮮決議。

中俄在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維護二戰成果,反對篡改二戰歷史,構建東北亞集體安全機制和美國的地區霸權圖謀等方面有著共同利益與合作。但中俄依然是競合關系,“中國不僅應防止朝鮮成為俄羅斯博弈中國的支點,且還應防止朝鮮成為美俄制華的又一張王牌。”[15]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隨著特朗普政府在其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鼓吹“大國競爭的時代又回來了”,而美國國防部1月19號公布的2018年《國防戰略概要》,更直接把中國和俄羅斯為代表的“修正主義大國”定位為“超過恐怖主義的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挑戰”。[16]中俄進一步走近及戰略合作是必然趨勢,中俄合作將成為維護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最大、最堅定的外部力量。

俄羅斯與日本存在著領土爭端,南千島群島(日方稱“北方四島”)在二戰期結束時被蘇聯取得,日俄從二戰結束至今由于領土問題無解而尚未簽署和平協定。日本試圖以經濟合作推動解決日俄領土爭端,但并沒有取得預期效果。俄羅斯希望搭乘亞太經濟快車,帶動遠東地區的發展,當然不會排斥日本推進雙方經濟合作的“熱情”。但是俄日雙方經貿關系水平低、領土爭端、日美在導彈防御等安全上的合作是橫亙在俄日提升互信合作道路上的“三座大山”。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東北亞是一個相當特殊國家。歷史上,半島一直是日本向亞洲大陸進軍的橋頭堡,是日本文化和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通道,曾被看作日本的“生命線”。美國強化對俄、對朝制裁,對日本加強對俄、對朝經貿合作及改善關系構成制約。美國對東亞一體化進程的干擾,造成了中日韓合作與美日韓合作之間的競爭。日本并不希望朝鮮半島統一,以免統一后的韓國成為自己的強勁對手,但不敢加強對朝關系,更不敢支持朝鮮。再加上韓日獨島(日方稱“竹島”)爭端、中日釣魚島(日方稱“尖閣列島”)爭端、俄日北方四島爭端,及日本對侵略歷史認知、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使日本不斷右傾化。日本首先只能強化美日安保合作,成為美國區域霸權的“馬前卒”,一時仍難以成為東北亞政治大國。在獲得美國默許后,日本才能以半島問題為借口,解禁集體自衛權并加快修憲步伐以實現再武裝。美日間存在著控制反控制問題。從長遠看,日本的重新軍事化,追求國家正常化更類似朝鮮執意開發核、導,是東北亞地區一個重大變量。

因此,總體上看,朝鮮核問題不僅是單純的核問題,朝鮮半島局勢的持續緊張嚴重威脅地區和平與安定,同時也直接阻礙了東北亞發展戰略的實施和經濟一體化進程。圍繞朝鮮核問題的競合,是東北亞戰后秩序重組的競合,同時也是大國間政治及戰略的競合。

對半島局勢的思考

競合主義認為:“競合不僅體現出國際體系的本質和特點,還展現出追求目標與手段高度的內在統一。”[17]因此,對朝鮮半島日益惡化的局勢,應以國家利益作為我們行動指南,通過對半島各方競合關系分析,合縱連橫,用競合主義新思維——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以競爭求合作,在競爭中實現中國的國家利益最大化,實現半島的和平與穩定。

首先,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自身不足,解決朝鮮核問題的鑰匙并不在我們手上。中國無法控制朝鮮,更無力決定朝鮮半島是戰還是和。中國不是朝核問題的制造者和矛盾焦點,我們不是沒有意愿而是缺乏關鍵籌碼,沒有足夠力量能主導各方并推動有關各方達成一致,只能根據國際責任,按照自身地位和能力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美國不斷推卸責任,敲打中國,試圖把中國推到前臺,造成中朝對立,把禍水引向中國,對此我們要有足夠清醒的認識與判斷。朝鮮的安全關切在美國的“冷戰思維”和敵視政策下長期得不到有效保障,美韓與朝鮮陷入安全困境,陷入示強與對抗的惡性循環,這才是朝核問題的實質與根源。多年來,中國一直苦口婆心地力勸朝、美靈活地處理核問題,支持朝鮮緩和對外緊張關系,加速經濟發展。中國堅持不懈的努力并沒有得到朝、美理解,甚至兩邊不討好,朝核問題一直沒能突破??墒?,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態度一經改變,半島局勢立即出現轉機;同樣,若美國改變對朝鮮敵視態度,半島全面、可查證且不可逆的無核化(CVID)是可以實現的。是朝鮮、美國而不是中國掌握解決朝鮮核問題的鑰匙。

其次,任何人都不能否認我國地緣及力量存在。中國不是朝鮮半島政治進程的決定力量,但朝鮮半島是中國家門口的事。正如前面的分析,朝鮮半島直接涉及到中國的地緣政治利益、發展利益及安全利益,因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12月14日在會見韓國總統文在寅時表示,中國“絕不允許半島生戰生亂”。[18]針對美韓和朝鮮針鋒相對、劍拔弩張,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也同樣表示:“不管是誰,如果要在半島生戰生亂,那就必須為此承擔歷史責任,為此付出相應代價。”[19]

更為關鍵的是,中國是正在崛起的大國,我們是朝鮮半島重大利益攸關方,任何人都不能否認我國地緣及力量存在。如果朝鮮半島局勢嚴重失控,中國絕不會坐視不管。“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堅決捍衛中國的正當合法權益。”[20]中國介入的時間、地點、形式及程度,都完全掌握我們自己手上,到執行時要把握以下三方面:一是要把握好介入時機、方式,掌握局勢主動的關鍵。譬如,在朝韓、朝美峰會之前,朝鮮領導人主動提前到訪進行戰略溝通,這就讓中國在半島發揮積極作用掌控了主動權。二是要體現強力國家意志。一旦發生戰亂,我們在搶占戰略要地,建立緩沖區,就地安置難民時有所作為。這肯定會面臨干擾、威脅等壓力,中國要有膽略。在和平主義思潮中,中國尤其需要維護安全及利益的決心。三是我們要有充足的預案,以免出現新情況時驚慌失措。預案一定要把最壞情況考慮到,才能有備無患。譬如一旦半島出現大規模動蕩,我們在建立緩沖區過程中,遇到美韓火力打擊怎么辦?戰爭升級及威脅又該怎么辦?我們都要做到有備無患。

我國是和平及無核化強力捍衛者

長期以來,中國作為半島近鄰,本著對半島和平和地區穩定負責任的態度,始終堅持半島無核化的大目標,為推動談判解決半島核問題做出了不懈努力,發揮了獨特作用。正是在中國的推動、努力下,半島核問題從三方會談發展為六方會談。當前,中國又根據半島最新形勢及發展,先后提出了“雙軌并行”思路及“雙暫停”倡議。“雙軌并行”旨在按照同步對等原則,并行推進實現半島無核化和建立半島和平機制兩條軌道,最終予以一并解決。“雙暫停”倡議則是通過朝鮮暫停核導活動,美韓暫停大規模軍演,推動雙方回到談判桌前,啟動“雙軌并行”的第一步。[21]

朝韓峰會之后,朝鮮半島局勢走向了緩和。中國應抓住機會繼續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朝韓、美朝對話協商,以和平解決半島核問題。一是勸和促談已修成正果。因為和平發展是時代潮流。和平,不僅是朝鮮民族的期待,而且是周邊國家、亞太,乃至世界所有愛好和平人們的期待及民心所向。發展,使各方的利益聯結起來,特別是中、美、日、韓均是全球經濟大國,經濟上更是相互依存。二是以談判解決核問題表明已是可行。經過六次核試驗及數不清的導彈實驗,美朝之間已初步實現“以戰止戰”,核恐怖平衡。戰爭,是高危險的選擇。特別是核戰爭一旦發動,其結果是不可控的,其風險、損失是不可承受的。早在2012年,勞特魯斯研究所(Nautilus Institute)的金大建(Roger Cavazos)研究就估計,戰爭爆發當天就可能有64000人喪生。[22]

但是,朝鮮若要擺脫孤立、落后及解除制裁只能通過談判;同樣,美韓若要想朝鮮無核化也只能通過談判。

嚴格來說,朝核問題久拖不決,其實也有各方力量和意志博弈和較量的因素。同時正是各方力量和意志達到某種均衡,才維持住這么多年半島和平。在美國戰略重心依然在中東,韓國文在寅政府力推韓朝共建繁榮的經濟共同體的“陽光政策3.0版”,朝韓峰會后半島走向緩和、對話的難得時機,只要各方齊心協力,相向而行,最終一定能克服曲折和障礙,實現半島無核化。

加強釋疑解惑,保持戰略溝通,對朝要有新思維

多少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朝鮮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和援助國。然而,朝鮮不顧中國及國際社會反對,執意推進其核、導的開發,與中國半島的無核化政策產生嚴重對立與沖突,同時也損害半島及地區的和平穩定。朝鮮不斷反復地進行核、導試驗,也違反了安理會決議,沖擊了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當然有責任維護聯合國的權威。在這種大背景下,朝鮮成為中國的“‘戰略包袱’觀點現在民間、學界、外交圈都成為一個主流觀點”。[23]

2016年3月8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和朝鮮半島山水相連,休戚與共。中朝關系是有著深厚友好傳統的國與國之間的正常關系。……中國既重情義,也講原則。我們珍視同朝鮮的傳統友好,朝鮮要謀發展、求安全,我們愿意支持幫助。同時,我們堅持半島無核化的立場毫不含糊,對朝方推進核、導計劃的做法不會遷就。”[24]這是中國對中朝關系最新的定性,兼顧到傳統友誼,又堅持了中國對半島無核化的原則立場。

中國的原則立場在實踐過程仍是困難重重。中國政府曾長時間抵制對中朝合理交往和無害貿易的制裁,然而去年3月間突然大幅度讓步,將許多與朝核和中遠程導彈僅間接有關的項目、機構和活動納入制裁范圍,從而“使朝鮮形成對中國愈益強烈的敵意,同時經在制裁朝鮮問題上對美國的步步退讓而逐漸失去相關的政策回旋余地,……(中國)可用的壓力手段愈益接近告罄”。[25]

特朗普政府在其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國防戰略報告》及首次《國情咨文》中直接把中國定義為競爭對手,中美對立與競爭加劇。從這個意義上說,維持一個穩定的中朝關系仍現實意義。

為此,我們有必要保持、深化與朝鮮的交流合作,加強釋疑解惑,保持戰略溝通,讓朝鮮理解中國的難處及良苦用心,進一步構建面向和平與發展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這將有助于鞏固中朝傳統友好關系,深化中朝交流合作,促成東北亞地區的長治久安和發展繁榮,為中朝關系注入新的動力。盡管中朝在半島政策有分歧,朝鮮不能寄希望中國為其承擔開發核、導后果,也不能指望中國為其沉重經濟負擔買單,但中朝仍有巨大合作空間,能給彼此最大的回旋空間,越是困難、關鍵時刻,就越能明白其意義及重要。

更為重要的是,朝鮮尋求安全要有新思維。朝鮮的生存、發展模式,政治、經濟發展水平已遠落后于整個文明社會的水準。盡管朝鮮對半島無核化態度出現根本轉變,但實施過程仍極其困難。朝鮮應清楚自身處境,更應極力忍耐并實行長期戰略克制,讓半島緩和、對話的勢頭延續,以換取制裁的松動;通過朝美、朝韓高層互動,推進互信與相互了解,再恢復金剛山旅游和開城工業園區以建立信任,為解除制裁尋找轉機。應該清楚的是,即便朝鮮實現真正無核化,但其治理水平及模式仍難逃脫美國及國際社會的詬病,朝鮮最終需要的是真正融入國際社會,并與現代文明接軌,這或許才是關系到朝鮮金氏政權生存或毀滅真正的抉擇!

善用競合思維與手段,實現中國利益及安全的最大化

應該看到,朝鮮半島形勢已走向緩和,但無核化的過程漫長且充滿變數,前景依然難樂觀,中國必須有底線思維。毫無疑問,在當前形勢下,中國將同國際社會一道堅定地推進半島無核化目標,堅定不移地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并愿意為此付出艱苦努力及智慧。不過,一旦形勢劇變,中國馬上就應從促和轉變成防核戰悲劇發生。一旦開戰,第一回合較量之后是防核戰升級的關鍵。中國能不能與朝鮮、美韓合作,優先進入朝鮮安置難民,開辟國際救援通道,甚至掌握朝鮮核武庫,并進而敦促雙方走上談判桌?這應該是各方樂見中國發揮主導作用時候,如果可以,中國就能進而掌控半島事務主動權。對于半島和平機制及戰后半島安排,中國則面臨與美日,甚至俄羅斯激烈競爭。對中國來說,半島若無法維持現狀,半島去核及和平中立,或叫“芬蘭化”,甚至中國軍隊開進三八線去維和,對中國最有利。進而,改變半島冷戰式安全結構,或許是避免朝鮮核問題不斷升級,維護半島和平最根本的辦法。其次,朝鮮民族是一個具有強烈民族自尊,頗有血性和韌性的民族,中國不會妨礙半島統一,但這要以有利于我們解決中朝邊界等潛在沖突為前提。否則,統一之后兩國將永無寧日。這就是說,中國一定要在這一過程中掌握足夠籌碼。

最基本的是,避免統一后的韓國倒向美日,組建反華同盟,讓韓國成為美國對華圍堵、全球霸權的馬前卒!這是對中國最不利、最需要避免的新安全格局。盡管拆散美韓同盟沒有可能,但利用美韓矛盾,以中韓俄三方合作可以制約美國,保障韓國獲得足夠自主性,并在中美、俄美之間維持一定戰略平衡,符合韓國利益。至于人們擔心的中美之間“修昔底德陷阱”,只要中國適度使用實力,同時堅定合作的信念,并熱情貫徹之,就能維持雙方關系,不至于走向破裂或激烈沖突。因此,在朝鮮半島,只要中國有足夠的決心及意志,不出現大的戰略失誤,中國在半島的根本利益一定可以得到保障并實現,中國屆時在東北亞安全環境應該會有更大的改觀及保障。

注釋

[1]Megan Brenan, "North Korea Surges to Top of U.S. Enemies List", Gallup, February 19, 2018, available at: HTTP://NEWS.GALLUP.COM/POLL/227813/NORTH-KOREA-SURGES-TOP-ENEMIES-LIST.ASPX , ACCESSED 27 FEBRUARY, 2018.

[2]Gerald F. Seib, "Amid Signs of a Thaw in North Korea, Tensions Bubble Up", Wall Street Journal, January 9, 2018.

[3]Robert Farley, "World War III: 5 Places It Could Really Start in 2018", The National Interest, February 13, 2018, http://nationalinterest.org/blog/the-buzz/world-war-iii-5-places-it-could-really-start-2018-24481.

[4]儲昭根:《競合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新探索》,《太平洋學報》,2015年第8期,第43~52頁。

[5]韓國銀行網站:《韓國和朝鮮主要經濟數據比較》,轉引自董向榮:《中美在朝鮮半島博弈的籌碼與軟肋》,《當代世界》,2017年第2期,第15頁。

[6][美]亞歷山大·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秦亞青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23頁。

[7]儲昭根:《觀念競合與國際體系的變遷》,《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第83~95頁。

[8]儲昭根:《跨層次理論整合:從雙層博弈到雙層競合》,《國際觀察》,2016年第5期,第76~93頁。

[9][美]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和平地理學》,劉愈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年,第76頁。

[10]Barbara Demick, "Escalating Tension Has Experts Simulating a New Korean War, and the Scenarios Are Sobering", Los Angeles Times, September 25, 2017. Available at: http://www.latimes.com/world/la-fg-korean-war-20170925-story.html,  accessed 28 February, 2018.

[11]儲昭根:《競合主義與安全研究的轉型》,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17年,第100頁。

[12]黃鳳志、金新:《朝核問題六方會談機制評析》,《現代國際關系》,2011年第12期,第12頁。

[13]趙立新:《中朝關系:曾經的“同盟”還能延續嗎?》,《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第32~38頁。

[14]新華社,首爾,2017年10月30日電。

[15]王靜:《俄朝不會再次結盟》,《聯合早報》,2014年12月5日。

[16]DOD, "Summary of the 2018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harpening the American Military's Competitive Edge",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18.

[17]儲昭根:《競合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新探索》,《太平洋學報》,2015年第8期,第52頁。

[18]新華社,北京,2017年12月14日電。

[19]新華社,北京,2017年4月14日電。

[20]新華社,柏林,2014年3月28日電。

[21]王毅:《堅持實現無核化目標維護半島和平與穩定——在朝鮮半島核問題安理會部長級公開會上的發言》,紐約,2017年4月28日,http://www.fmprc.gov.cn/web/zyxw/t1457787.shtml。

[22]Roger Cavazos, "Mind the Gap Between Rhetoric and Reality", NAPSNet Special Reports, June 26, 2012, https://nautilus.org/napsnet/napsnet-special-reports/mind-the-gap-between-rhetoric-and-reality/, accessed 28 February, 2018.

[23]王逸舟:《中朝關系需要從"血盟"走向正常化》,鳳凰國際智庫,2016年2月25日,http://pit.ifeng.com/a/20160225/47576918_0.shtml。

[24]新華社,北京,2016年3月8日電。

[25]時殷弘:《中國的東北亞難題:中日、中韓和中朝關系的戰略安全形勢》,載《國際安全研究》,2018年第1期,第26~27頁。

 

[責任編輯:鄭韶武]
標簽: 局勢   視角   主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推荐在线 | 久久久久日韩精品免费观看网 | 91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软件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 午夜激情福利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色图 | 国产女人精品性视频 | ppypp日本欧美一区二区 | 免费看污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 日韩伦理亚洲欧美在线一区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伦理片一级 | 国产精选在线观看 | 精品视频午夜一区二区 | 久久免费精品国产视频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91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91在线视频在线 | 456成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动漫 | 国产免费午夜 | 北条麻妃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毒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tv |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特黄a大片免费 | 亚洲一区综合在线播放 | 成年片美女福利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国产日韩 | 日欧毛片 | 亚洲欧美在线看 |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hd |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 在线一区播放 | 一级片在线观看 | 91精品网站 | 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成人乱码一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