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種制度中,政治制度是用來調節政治關系、建立政治秩序、推動國家發展、維護國家穩定的,處于關鍵的環節。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其中的關鍵環節——政治制度,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根本方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鮮明指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于新時代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起點,深刻把握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深刻總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經驗、深刻洞察時代潮流、深刻體悟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適時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并明確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種制度中,政治制度是用來調節政治關系、建立政治秩序、推動國家發展、維護國家穩定的,處于關鍵的環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完善和發展的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講話已經闡釋得非常清楚。早在2012年底,他就在廣東視察工作時的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后,他更是多次強調方向問題。2014年初,他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語重心長地說,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往什么方向走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必須回答好。他提醒全黨同志,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這里面有一個前一句和后一句的關系問題,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路。后一句,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兩句話都講全,才是完整的。可見,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講話清楚地告訴我們,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其中的關鍵環節——政治制度,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根本方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鮮明指向。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方向。這里包含兩個方面的向度。一個向度是社會主義,而這里所說的社會主義,只能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邏輯的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和活力的正是這個意義上的社會主義。這一社會主義告訴我們,人類社會政治發展的理想目標,是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那里,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那時,國家、政黨等政治現象將不復存在,人真正地成為自然、社會和自身的主人。在這一理想的目標實現之前,當人類還不得不利用國家(哪怕已經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國家)進行管理或治理的時候,國家權力必須由絕大多數能夠推動新的文明發展的人民來掌握,決不能為少數人所得而私。為了達到這一點,必須有能夠理解和把握無產階級解放(亦即人類解放)性質、條件和一般目的的先進政治集團即無產階級政黨來領導。另一個向度是中國特色,也就是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出發,在當下中國社會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變更所提出的國家治理要求和人民群眾的訴求中,將科學社會主義闡明的政治發展邏輯緊密地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尋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模式。實際上,在人類社會政治發展中,不存在適用于一切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與其所在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基礎等因素密切相關。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13億多人口的大國推進改革發展,到底需要一種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模式來與之相適應?這個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沒有什么可以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必須注重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形式和內容的有機統一。絕不能照搬照抄他國的政治制度,那樣不僅行不通,搞不好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的養分來建構自己的政治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在這樣的問題上,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定力。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鮮明指向。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對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不斷演進中的國家治理系統不斷調適和完善、國家治理有效性不斷提升所涉及的各個方面要素的總概括。一個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否合適、有效,與該國家現代化發展程度、歷史傳承、外部影響等多方面因素聯系在一起,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不同國家間現代化發生的時間、原因等的不同,會導致其在共時性、歷時性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挑戰都有明顯不同,甚至是同一現代化類型中的國家,其治理體系也會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模式的多樣性,并在治理能力上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當然,承認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并不是否認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共性標準。一般而言,民主、法治、系統、穩定、公平、正義、安全等,都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題中應有之義。在這個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能否”,可視為是對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共性標準的權威性概括,即: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政黨能否依照憲法和法律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必須把根本方向和鮮明指向統一起來。這就是說,我們不能在強調根本方向時迷失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鮮明指向,也不能在強調鮮明指向時迷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根本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的統一,目的是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引下,使我們的政治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更好地完成現代轉型,有效提升國家治理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倍加珍惜自己經過長期政治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政治發展得來的寶貴經驗,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些基本政治制度不動搖,堅持圍繞這些政治制度運行而建立的一整套政治體制不動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使國家的治理規則真正具有權威性;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畫出最大的同心圓;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得到最大的公約數。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人類政治文明大道相向而行,才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提供有力和有效的政治制度保障。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