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稱: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歲末年初學校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信息索引: 360A03-99-2018-0022-1 生成日期: 2018-11-22
發文機構: 教育部辦公廳 發文字號: 教發廳函〔2018〕197號 信息類別: 其他
內容概述: 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切實做好歲末年初學校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歲末年初
學校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教發廳函〔2018〕19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2018年以來,全國教育系統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但臨近歲末年初,全國重大安全事故接連發生,教育系統也發生實驗設備爆燃、煤氣中毒等事故,教訓深刻,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為切實維護教育系統安全穩定局面,堅決遏制校園重特大事故發生,根據《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當前安全生產工作的緊急通知》(安委辦明電〔2018〕16號)和《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開展2018年今冬明春火災防控工作的通知》(安委辦〔2018〕25號)要求,結合歲末年初事故易發、多發的特點,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不斷增強抓好學校安全生產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臨近年底,學校供暖供氣、用火用電需求旺盛,師生出行出游和聚會集會增多,同時受低溫、雨雪、冰凍、寒潮等災害性天氣影響,誘發事故的因素增加。各地各校要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深刻認識學校安全生產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堅決克服麻痹大意。各地各校要加強安全工作組織領導,落實安全管理主體責任,一把手要負總責,層層細化落實責任,帶頭深入一線督促檢查,推動各項工作責任措施落實到位。
二、全面開展學校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和風險防范管控。各地各校要針對秋冬季節、歲末年初學校安全生產工作規律特點,根據不同地域、不同層次和類型學校的實際,深入分析研判潛在的各類安全風險隱患,開展一次覆蓋消防安全、校車安全、校舍安全、網絡安全、燃氣安全、食品及飲用水安全、傳染病防控、危險化學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及校園周邊治理等領域的安全隱患全面排查。將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列出清單、建檔立賬,明確責任措施,照單對號、限時整改、閉環管理,嚴格做到“不放過任何一個漏洞,不丟掉任何一個盲點,不留下任何一個隱患”。
三、深入開展實驗室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各地各校要深刻吸取近期發生的實驗室爆燃事件教訓,針對當前實驗室安全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深入開展覆蓋各級各類實驗室、實驗實訓基地、實驗研究場所及實驗用品倉庫等重點場所的專項隱患排查整治。重點檢查實驗室安全領導責任制和責任體系建立完善情況,安全自查互查制度落實情況,危險化學品、輻射、生物、機械、特種設備等實驗設施、設備與用品等重大危險源規范管理情況,實驗室安全技能和操作規范培訓情況等。
四、重點開展2018年今冬明春火災防控工作。根據國務院安委會的統一部署,定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全國“兩會”結束,在全國開展今冬明春火災防控工作。各地各校要根據當地政府部門的安排,集中力量對學生公寓、食堂餐廳、教室禮堂、圖書館、高層建筑等人員密集場所,配電室、校園施工現場、油氣輸送管道、電網線路、水電氣設施等重點部位,電梯、鍋爐、壓力容器等特種設備開展消防安全檢查,找準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并及時進行整改和預防。重點糾治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違規停放充電電動自行車等問題。
五、切實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各地各校要在元旦、春節、寒假等重要節點,發布安全提示,深化安全教育進學校活動,著力提高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安全教育課、發放安全知識手冊、安全演練、家長會、致學生家長信等途徑,加強冬季用火用電用氣、交通等安全知識和逃生自救等常識宣傳,進一步強化師生安全防范意識,不斷提高師生逃生避險、自救互救技能。對節日和假期期間返鄉探親、出外游玩的學生,要摸底登記,假期結束,要及時核對人員,對未按時返校的學生要抓緊查明原因。2018年還沒有組織消防應急逃生演練的學校,要按照學校消防安全管理有關規定,結合實際,組織一次消防應急演練。
六、強化應急響應和處置工作。各地各校要制定完善各類事故應急預案、工作手冊和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安全預警和風險評估制度。落實領導干部帶班和重要崗位24小時值班制度,時刻保持應急狀態。建立完善安全事故處理和風險化解機制,遇有突發事件和重要緊急情況要及時準確上報地方黨委政府和我部,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妥善應對和處理。
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將此通知精神和要求迅速傳達到本地區的學校,并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有關落實情況,請及時報我部。
教育部辦公廳
2018年11月21日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