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并在隨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更是指出這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的基本特征,還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但是對于高質量發展是什么,其主要內涵是什么,其主要特征特別是新時代主要特征又是什么等等,國內外專家學者沒有太多深談。為了引導全國各地有效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繼續加快推進我國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搞清楚這些問題。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戰略追求
經濟發展既包括增長速度,又包括結構優化,應是兩者的辯證統一體,但在不同發展時期側重點有所不同,有時是以增長速度為主,有時是以結構優化為主,有時是兩者并重。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比較貧窮落后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等問題,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理論指導下,加快實現經濟發展就成為了當時我國一段時期內的主要戰略任務,所以如何確保實現并努力維持較高增長速度就成為了當時我國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健全和加入WTO之后,經過幾十年的積極探索和高速發展,我國于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四十年期間,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年平均是9.5%,最高時更是達到15.2%(1984年)。但是,黨的十八大之后,隨著增長速度開始逐步放緩,高速增長時代一去不復返,面對國內外客觀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及時作出我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的重大歷史判斷,并逐漸確立了努力維持中高速增長的發展目標。同時,通過積極尋找新的發展動力,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及其隨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畢竟高速增長不可持續,也不會長期持續,否則可能付出更大的經濟社會代價。因此,及時轉向并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就成為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必然。
高質量發展在新時代要以中高速增長有效實現為前提
高質量發展不是不要增長速度,而是要以一定的增長速度為前提。在新時代下特別是目前要以努力維持中高速增長為前提,甚至有時為了必要的中高速增長還要放棄一定的高質量發展。畢竟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還沒有完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等等還任重道遠,而這些都需要堅實的經濟基礎及現階段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另外,雖然我國經濟已經開始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還不是完全轉向,很多省市或地區甚至還處于剛剛轉向或正在轉向階段。根據2018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信息,目前全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3046萬需要脫貧幫扶,且都是“硬骨頭”;還有2000萬人需要社保兜底等,而這些任務必須依靠經濟的中高速增長來實現。因此,現階段的高質量發展必須是以中高速增長為前提的發展,否則將無法有效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高質量發展是以注重發展質量為基本取向的經濟發展
不管是從高質量發展本身來說,還是從其新時代要求來說,都應該注重發展質量,以發展質量為基本追求,畢竟高速增長不可持續,而且與之前發展相比,還要實現更高的發展質量,否則將無法真正推動中國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經濟發展需要越來越重視發展質量。只有這樣,才可能確保我國處在平穩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軌道上。具體來說,發展質量的提升可以通過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技術含量的提高來實現,還可以通過制度改進等各種途徑來實現。相對來說,提高技術含量可能更加容易,還能帶動更多產業出現和價值鏈的不斷提高,黨的十九大報告專門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等新要求。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明確指出“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科技體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闖難關,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等。另外,李克強總理指出要通過推進“雙創”活動、放管服改革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等改革舉措不斷釋放制度活力,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以發揮多元效益為主要特征的經濟發展
高質量發展不僅要體現在發展質量提高上,而且也要體現在效益提高上,畢竟質量和效益是分不開的,一定的質量要通過相應的效益去體現,當然高質量也要通過相應的高效益去體現。高質量發展可以通過提高經濟效益、政治效益、社會效益、安全效益和生態效益等各種效益來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之高質量發展是從中央和全國角度而言的,是從新時代國內國際背景角度而言的,是從抓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角度而言的,它是以多元效益有效發揮為主要特征的經濟發展。各地在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時必須要結合本地實際并有所側重,同時還要隨著不同時期的變化而有所變化。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之必需,也是之前高速增長階段的必然延續。高質量發展可以通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來實現,更可以通過技術提高和制度改進等途徑來實現。考慮到質量和效益密不可分,且不同地區發展實際也有所不同,當然對其質量效益的追求也不太相同,所以在堅持多元效益有效發揮的前提下,還要根據本地實際及其發展階段和戰略需要等有所側重,該注重經濟效益的就要注重經濟效益,該注重社會效益的就注重社會效益,該注重生態效益的就注重效益等。否則,高質量發展只能是空話,既不能落到實處,更不能助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本文作者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辦公廳研究員,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趙博藝 / 賀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