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北油田一方面展示了較強的抗風險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內部的深化改革持續推進。
他們聚焦管理鏈條冗長、權責不對等、機構重疊等結構性矛盾,通過專業保障一體化整合,全方位構建采油廠和管理區兩級管理模式,持續優化員工人數;推進勘探開發一體化融合,探井成功率已達到60%,遠超國際同類油藏;推進智能油田建設,中小型站庫、變電站實現無人值守,采油井、站庫實現數據采集,近三年人均勞效穩步遞增。
專業保障一體化整合,提升管理效率,解決基層單位“大而全,業務重疊”問題
今年5月,西北油田對特種工程管理中心和供電管理中心兩個處級單位進行整合重組,成立油田工程服務中心,全面負責油田特種工程服務、節能環保、水電供應等業務。重組后,兩中心科級單位由19個壓減至9個,專業化人員崗位優化減少近30%,專業力量更加集中。
從去年開始,西北油田依據主體業務需求,將5個專業化單位整合為3個,壓減機關處室4個,6個處室合署辦公,對涉及環保治理、注水注氣、車輛管理等14項業務進行調整。
在采油廠層面,他們全方位構建廠區兩級管理模式,減少科級行政機構6個,壓扁管理區層面室中心48個,優化減少人員200余人。
減少優化出來的員工有效彌補了增量業務用工缺口。隨著油田業務不斷發展,采油廠和作業區增設生產監控指揮中心、安全環保督察隊等機構,優化出來的人員補充到中控崗、安全生產監督員等崗位。目前,油田員工已減少至3980人,勞務用工、代運行用工3800人,管理效率持續提升。
勘探開發一體化融合,提升開發效率,探井成功率遠超國際同類油藏
在勘探開發方面,西北油田探索地質、工程、投資管理一體化融合。去年開始,油田打破勘探研究、開發前期滾動評價、開發研究等原有的串聯式專業分工,成立順北項目部、塔河碳酸鹽巖項目部、中央隆起帶項目部等并聯式專業部門,由一個部門負責一個區塊的地質研究、勘探開發評價和井位設計、部署等一條龍服務,實現勘探開發一體化管理。
“我們將塔中勘探研究所、塔河勘探研究所、油氣開發研究所、油藏評價研究所等5個部門里研究順北區塊的人員集中到一起,不僅實現所有資料和研究成果的共享,而且研究視角站位更高,井位設計、部署更加注重區塊全局和后續開發工作。”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曹自成說。
目前,西北油田勘探井成功率超過60%,而國際同類油藏勘探成功率為35%,大幅節約油氣藏發現成本。
推進智能油田建設,提升運行效率,站庫和采油井實現數據采集全覆蓋
塔河油田八區的變電站中,一臺名為“慧眼”的巡檢機器人正在進行電氣設備高負荷運行巡檢,效率是人工巡檢的21倍。今年1月,油田的第一條智能化配電線路投運,進一步提升平穩運行能力,優化維護人員。
在專業化領域加強智能化管理的同時,西北油田還持續打造智能采油廠,改變傳統油田的運行方式。
目前,西北油田已建成以多個監控中心為載體,生產運行、安全管控、設備管理、技術決策一體化的采油管理系統。如今,19座中小型站庫、28座變電站實現無人值守,2000多口采油井、100多座站庫實現數據采集全覆蓋。油田在總采油氣井增加600多口的情況下,用工總量減少1000多人,一線員工的勞動強度、作業安全風險均大幅降低。
作為中國石化第一家陸上油田智能采油廠試點單位,采油三廠目前正在著手制定智能化建設相關標準,2020年以前將逐步實現全廠8個片區生產現場智能化全覆蓋,為西北油田全面建成智能油田提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