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7月12日,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正式成立。35年來,中國石化砥礪奮進,不斷發展。公司躍居世界500強企業第三位,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上中下游一體化能源化工公司。
當中國石化迎來35歲華誕的時候,西北油田也已經在戈壁荒原度過了四十個春秋。四十年來,西北油田從青藏高原揮師塔里木,進行拓荒式的創業之路,在油氣勘探的空白區域相繼獲得一系列大突破,大發現,樹立了沙參二井突破、塔河油田發現、順北油氣田發現的三個重要里程碑,成長為石油石化行業的一個創新型、效益型和活力型油田。
成為中國石化第二大油田 累計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
在疆發展四十年,開創三個里程碑。每一組數據都是一個臺階,每一步都邁得鏗鏘有力。中國石化成立35周年以來,西北油田與石化共奮進,在大漠戈壁樹立起一座座發展豐碑。
中國石化35周年1
中國石化引領下 西北油田迎來勘探開發的“春天”
1983年7月12日,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正式成立。35年來,中國石化砥礪奮進,不斷發展。公司躍居世界500強企業第三位,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上中下游一體化能源化工公司。2016年8月,中國石化向外界宣布,在塔里木盆地順托果勒低隆勘探取得重大商業發現。這是中國石化近20年以來在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的新亮點。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西北油田雖然在沙參二井、沙48井相繼取得油氣突破,但面對世界級勘探開發難題,由于欠缺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勘探開發工作始終不能規模化展開。2002年原油產量僅達到253萬噸。
2003年,西北油田成為中國石化直屬單位以后,迎來了勘探開發塔里木盆地的“春天”。僅十幾年時間,西北油田隊伍管理精干高效,技術創新成果豐碩、油氣產量快速增長、經濟指標屢創新高。跨越式發展讓西北油田從祖國邊疆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油田迅速成長為中國石化國內第二大油田,并躋身我國陸上十大油田之列,多項發展指標連續多年在國內陸上油田中名列前茅。
西北油田用近20年時間累產原油突破1億噸。創新形成了縫洞型油氣成藏、斷溶體及超深層油氣藏開發等一系列海相碳酸鹽巖勘探開發特色理論技術。2010年、2014年,先后獲得兩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7年成為國內上游企業唯一以油為主大幅度盈利的企業。盈虧平衡油價下降3美元,連續兩年實現了油氣儲量替代率大于1的目標,抵御寒冬的能力明顯增強。
在中國石化率先探索“油公司”模式 打造發展新標桿
西北油田并入中國石化以后,2006年率先啟動“一企一制”改革。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油公司”管理模式不斷完善和豐富。以3800多人的用工總量撬動3萬余人的市場規模,運轉一個年產800多萬噸油當量的大油氣田。
目前西北油田正在順北探索“油公司”管理的升級版,以新的管理機制為這一資源接替陣地插上騰飛的翅膀。
油氣田在建設過程中,打破了設置采油廠、分隊、班組的傳統模式,而是采用管理部管總管決策、專業團隊提供技術支撐、承包商隊伍負責操作執行“三位一體”的新模式。目前,順北特深油氣田已經建成40萬噸產能,管理部僅有14名管理人員。按照規劃,當產能達到200萬噸時,管理人員也將不超過20人。
新時代展現新作為 助力實現中國石化夢
在中國石化迎來35歲華誕之際。西北油田計劃利用“一個五年”和“兩個十年”左右時間,分三步走建成世界一流油公司。即從現在至2023年,邁上高質量發展階段,建成千萬噸級大油田;到2035年前,基本建成一流油公司,實現“原油1000萬噸,天然氣100億方”的目標,成為中國石化打造世界一流的主要力量;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油公司,各項發展質量、效益指標和企業軟實力全面提升,完成中國石化西部資源戰略接替,在石油行業發揮重要影響力。
西北油田將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強化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使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以上。同時,不斷深化油公司改革,促進新動能的快速成長。
牢固樹立“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抓實抓好安全生產、環保工作。持續推進標準化、可視化建設,構筑完善風險隱患雙重管控機制,不斷提升安全基礎管理水平。投身“綠色革命”,努力提升清潔生產水平。
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系統研究提高黨建水平的思路、措施和路徑。深入推進“組團式共建、區域化聯建、網絡化促建”。找準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在“清單化、流程化、節點化”上持續發力,努力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