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文凱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從2018年1月份的小微指數看,小微經濟明顯進入復蘇周期的發展階段。分地區看,除了西南和西北地區,其他地區的小微經濟都在向好發展;分項指數中的市場、績效、擴張、采購、融資、風險指數環比數據都呈向好態勢;與去年同期同比,分項指數中市場、績效、擴張、采購、信心、風險指數也都在向好。小微指數的變動趨勢與當前宏觀經濟步調一致,也與其他可比指數趨勢類似。
從歷史經驗、宏觀經濟形勢和小微指數本身規律看,我國小微企業發展空間仍然很大,但2018年由于宏觀經濟整體發展趨緩,預計小微經濟在2018年也會面臨一定發展壓力,并在2月份受春節效應影響環比略微有所下降。
從小微指數2014年5月份編制發布至今的總指數變動趨勢看,小微經濟總體發展情況已經從2016年的底部開始回升,雖然相比2014年的指數值高點偏低,但目前已進入了復蘇周期的發展階段。
從具體月度數據看,2015年、2016年兩年的1月份相比上年12月指數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減小,2017年、2018年的1月份都比上月上升。從單月環比數據看,近兩年1月份的小微經濟運行情況要好于過去兩年。制造業、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和其他服務業這些分項指數的1月份指數值與上月相比全面好于2015年和2016年。
從分項指數看,除了成本指數,其他分項指數各年1月份之間差值都呈現向好變動趨勢。各個統計值都印證了上面所說的小微經濟向好發展的趨勢。
小微經濟走勢與我國宏觀經濟走勢高度一致。2017年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和小微指數各分項指標也基本對應。除了投資增速相對下降和小微指數的擴張指數方向稍有差異外,小微指數與宏觀經濟指標做到了很好的互相印證。
小微指數也與宏觀消費支出變化率密切相關。我國消費率長期較低,但近年最終消費占GDP比值回升,對經濟增長貢獻加大。從2017年需求結構來看,最終消費支出占GDP比值超過54%,比2010年的48.5%高出近六個百分點。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長期保持高增速,這也是近期小微經濟發展向好的重要原因。
同時,小微指數也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密切相關,消費價格指數直接帶來小微企業的收入和績效上漲。2017年以來物價指數已經出現了緩慢上漲態勢,這也是小微指數上漲的一個原因。
此外,其他反映中小企業運行情況的指數走勢也與小微指數走勢基本一致。比如,中小企業協會主辦的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顯示,近期的指數變動與小微指數比較一致,有向好態勢。
從長期看,伴隨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我國小微企業還有巨大發展空間,但中期可能面臨一定壓力。我們對未來中國小微企業持續發展持樂觀態度,預計下一步小微經濟將會呈現如下走勢。
首先,中國目前仍然只是中等收入國家,中小微企業數量還相對較少。按照工商總局統計,目前中國經過快速發展后的中小微企業數量超過7000萬家,相比于美國3億多人口擁有近3000萬家中小微企業,我國作為近14億人口大國,中小微企業數量只有美國兩倍多,按照人口企業比,還遠低于美國。
其次,中國經濟增長率絕對值仍較高。小微企業發展往往與經濟整體活躍度相關,當經濟繁榮時創業機會更多,從而有更多小微企業產生。當前我國的創業熱潮可以看成是對以往基數過低的補償,這也意味著我國中小微企業在數量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再次,中國有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基本不存在世界其他地區發展過程中小微企業遇到的基礎設施瓶頸。中國的直接融資、普惠金融正在發展,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已經意識到直接融資和小微普惠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并且各種形式的金融中介得到快速發展,這對減少金融約束有很大幫助。
另外,我國政治穩定,近年逐步減少行政干預,并對企業創辦給予稅收優惠,這些都對創業環境有利。這些條件都是我國小微企業未來長期具有樂觀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從中期看,自從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我國經濟維持在6.7%至6.9%的中高速水平。同時,雖然消費穩健增長,但在居民部門杠桿率攀升情況下,消費再提高難度較大,預計2018年消費將保持10%左右的平穩增長。2017年以來,去產能、環保限產等措施支撐PPI高位運行,工業企業利潤出現改善。但2018年隨著去產能力度邊際減弱,將給工業增加值帶來回落壓力。另外,由于宏觀經濟去杠桿防金融風險的指引,社會融資增速將小幅放緩,實體經濟融資面臨量收價升壓力。以上這些特點,給2018年小微經濟運行增加了不少壓力,在中期并不像長期那樣樂觀。
從小微指數走勢看,每年的2月份指數相對于1月份指數都有所下降,這主要是春節效應所致。但下降趨勢越發減小,這也印證了小微經濟向好的態勢。大部分分項指數有相似特點。預計今年2月份小微指數將會環比小降,各個地區指數也會呈現環比小降態勢。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