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7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9.1%,增速比5月份加快2.4個百分點,比4月份加快了5.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在加快。上半年,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8個百分點。
工業企業利潤結構進一步改善
工業利潤增速加快的同時,企業利潤率同比繼續提升。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利潤率是6.35%,同比提高了0.29個百分點,延續了同比上升的態勢。
工業企業的利潤結構也進一步改善,裝備制造業對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采礦業。“從二季度開始,工業利潤增長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新的變化,上游行業在新增利潤中的占比在逐步下降,而中下游的行業和高技術產業的利潤占比在不斷提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邢志宏分析,6月規上工業企業新增利潤中,裝備制造業的份額高達40.7%,比5月份提高了11.3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占比19.3%,比5月份提高了0.6個百分點。而作為典型的上游行業,采礦業的利潤占比比5月份下降了13.4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下降。
工業利潤為何出現積極變化
市場需求穩中向好,產品銷售繼續加快,是利潤增長的首要原因。6月份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13.7%,比上個月加快了0.6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一直保持著兩位數增長,同時產成品的周轉也在加快。6月份工業企業的產成品周轉天數是13.7天,比5月份減少了0.8天。
在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看來,產品出廠價格漲幅持平,原材料購進價格漲幅回落,也是企業利潤增速加快的重要原因。6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5.5%,漲幅與5月份持平,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7.3%,漲幅比5月份回落0.7個百分點。
“初步測算,因出廠價格上漲5.5%,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加約5977億元;因購進價格上漲7.3%,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增加約5168億元,收支相抵,利潤增加約809億元,比5月份多增加501億元。”何平說。
從行業看,鋼鐵、汽車、電子等行業利潤增長6月明顯加快。上述3個行業合計影響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加快4.1個百分點。
34個行業價格上漲,反映市場需求逐步擴大
“如果看價格的情況,在二季度工業行業當中,34個行業的價格是在上漲的。價格是綜合反映供需關系靈敏的信號,反映出市場需求在逐步擴大,這是工業企業效益能夠保持較快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邢志宏分析。
其次,減稅降費,降成本的效應持續顯現,也促進了利潤增速提升。去年以來,國家一直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通過大力推行減稅降費,降低制度性交易的成本,企業有了獲得感。6月份,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94元,與同期持平;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費用為7.17元,同比下降0.18元。綜合考慮成本和費用,兩者相加,6月份,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費用為93.11元,同比下降0.18元。
最后,轉型升級、優化供給,也增強了工業企業的盈利能力。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持續推動下,工業企業積極應對市場的變化,在裝備、工藝、技術等方面加強改造提升,優化了工業供給質量體系。工業41個行業大類當中,38個行業的利潤在增加。更重要的是,不僅是新興產業保持了比較好的發展勢頭,傳統產業通過改造提升,經營狀況也得到了明顯改善。以紡織服裝行業為例,今年上半年紡織服裝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2%,增幅比上年全年提高了9.6個百分點。
不過何平也提示,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費用同比增長9.7%,增幅比5月份上升4.6個百分點,一定程度反映出融資成本存在上升壓力,需要進一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