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一系列技術創新全面應用于支付清算、消費信貸、財富管理等諸多金融領域,金融科技成為共享金融發展的動力和基礎。其中,智能投顧是人工智能和金融,特別是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相結合的成果,正在成為金融科技領域的突破點。在3月23日-24日召開的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論壇·湘湖峰會上,眾多業內人士齊聚一堂,聚焦金融行業發展,共同探討金融科技、智能投顧領域的現狀及未來發展。
金融科技成共享金融發展重要推動力
2016年被業界稱為中國金融科技的元年,中國金融業的轉型創新不論是在技術上還是體制上都取得了巨大進步。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論壇(以下簡稱GSF100)首席經濟學家楊濤認為,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源于兩個方面:第一,來自于技術對實體經濟實體產業帶來網絡化、智能化一系列的重大挑戰,進而從需求層面對金融服務的模式帶來新的要求。第二,新技術對于整個金融產業鏈帶來一個重構的動力,無論從效率、安全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需求,推動了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
“從當下看,中國是金融科技的主要受惠者,也是在全球范圍內金融交易最活躍,支付最便利,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華軟資本集團董事長王廣宇表示,金融科技要專注于為實體經濟服務,金融科技與新實體企業有特別好結合的關系。
樂視金融CEO王永利則表示,“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萬物互聯、人工智能等正在突破傳統的平靜,變不可能為可能,讓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務,推動金融普惠和共享程度不斷提高,金融科技的發展成為共享金融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
作為金融科技企業代表,銅板街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何俊認為:“金融是‘皮’,科技是‘毛’,科技離開金融,本身就是無法生存的。我們要與金融機構合作,讓金融機構更好地與我們投資客戶銜接。”他表示,科技未來最終是服務金融、服務老百姓的。
在具體的實踐中,銅板街定位于金融科技集團,以金融科技業務為核心,同時注重各子版塊業務獨立運營、協同發展。銅板街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幫助客戶畫像、研究產品特點、識別金融風險,實現了理財產品對用戶的智能化推薦,幫助用戶分散風險及財富保值增值。截止2017年3月,旗下銅板街理財累計交易人數超過370萬,累計交易金額突破1800億元,業務規模穩居行業前列。
智能投顧井噴式發展 距完全智能還有距離
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指出,普惠金融不應僅限于貸款、開戶或支付,中國普通家庭的財富管理也應當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內容之一。“對老百姓來說,高凈值人群往往雇傭一些金融機構,這很難擴大到普通老百姓,大部分家庭有財產配置的需求,而銀行也沒法照顧到那么多人群,比較有希望的解決方案是智能投顧。”
珠海盈米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孟巖持同樣觀點,“在中國傾向于把智能投顧四個詞分成智能+投+顧,很多人在做都是投的部分,但有一點可能在中國其實更需要是顧的部分,如何讓大家理解資產配置的價值,如何讓大家理解投資這件事情。”
事實上,由于資產配置不合理,在中國散戶投資人大部分是虧損的。PINTEC集團璇璣公司CEO鄭毓棟認為原因有兩個:投資人有行為的偏差以及人工投顧在長期上有利益和客戶不一致的導向。因此,將人工智能與顧投結合勢在必行。
乾道金融總裁趙靖偉同樣表示,智能投顧憑借其低成本、定制化、邊界化的優勢,讓普通投資者得以享受平等的金融服務,中國市場長期以來缺乏投顧服務的現狀有可能會被改變,這是智能投顧最大的價值。
如何判定智能顧投,財鯨創始人兼CEO葉鑫認為主要從兩點來考慮,一是是否用算法或者模型部分或全部代替了部分人工的工作;另外,在服務交互的過程中,有沒有用到一些低成本的方式。
然而,將智能與投顧結合,價值和效果到底如何? “價值一定是有的,但是它價值是不是大到說必須。我們能夠讓機器解決一些人工事情,體驗做的更好,但是它離大家理解的智能還有一些距離。”上海氪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朱明杰認為,目前智能顧投還沒有革命性的顛覆性,離完全智能還有一定距離。
綜合來看,受益于國內互聯網理財的高滲透率、傳統理財市場服務的空白、居民強大的理財需求等因素,智能投顧在中國呈現出井噴式發展態勢。但與會專家指出,智能投顧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需要加強監管及引導,行業或正逐步擺脫野蠻生長,進入理性繁榮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