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在全球貿易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上升,在世貿組織中的作用持續增強,以開放姿態贏得自身經濟貿易體量迅速增長。圖為客車和工程機械設備在江蘇連云港港口碼頭等待裝船。 (新華社發)
2016年全球貿易狀況持續低迷,全球貿易增速預計將跌至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也將是過去15年來全球貿易增幅首次低于全球經濟增幅。然而,中國在以開放姿態贏得自身經濟貿易體量迅速增長的同時,也有力促進了全球經濟的穩步發展。入世15年的中國從分享紅利到紅利互動,不斷引領全球化新進程,走向全球經濟治理舞臺的中央——
2016年全球貿易狀況持續低迷,全球貿易增速預計將跌至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也將是過去15年來全球貿易增幅首次低于全球經濟增幅。“反全球化”思潮的蔓延推動各國貿易政策內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這成為全球貿易疲軟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中國在以開放姿態贏得自身經濟貿易體量迅速增長的同時,也有力促進了全球經濟的穩步發展。入世15年的中國從分享紅利到紅利互動,不斷引領全球化新進程,走向全球經濟治理舞臺的中央。
經濟不振導致貿易放緩
世貿組織7月份發布的《世界貿易統計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2.7%,僅略高于2015年2.4%的全球經濟增速。以美元計價,2015年全球貨物貿易出口額為16萬億美元,同比下降13%;全球服務貿易出口額為4.7萬億美元,下降6%。全球貿易量和全球貿易額之間的差異主要受兩大因素影響:原材料價格暴跌以及匯率波動。
2015年,全球貿易向主要貿易伙伴集中的趨勢更為明顯。前10大貿易伙伴占全球貨物貿易額的52%,占全球服務貿易額的53%;前50大貿易伙伴占全球貨物貿易出口額的93.6%,全球貨物貿易進口額的91.1%,全球服務貿易出口額的89.5%,全球服務貿易進口額的87.9%。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地位有所提升,發展中國家貨物貿易額占全球貨物貿易額的42%,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額占全球服務貿易額的36%。
此外,按世貿組織統計口徑,全球迄今仍有效并通報的區域貿易協定約有423個,其中最大的區域貿易協定為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東盟。2015年這三大區域貿易協定的出口額為8.8萬億美元,進口額為9.6萬億美元,分別占全球出口額和進口額的55%和58%。其中,歐盟貨物出口5.3萬億美元,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占比略有提高;北美自由貿易區貨物出口占全球的14%,東盟占7%。
根據世貿組織9月底發布的最新預測,2016年全球貿易量增幅進一步下跌,僅為1.7%。對于2017年的全球貿易量增長預期,世貿組織則下調至1.8%。世貿組織認為,2016年發達國家的出口增長率將高于發展中國家,二者分別為2.1%和1.2%;在進口方面,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將只有0.4%,發達國家為2.6%。
世貿組織的最新預測意味著,2016年將是15年來全球貿易增速首次低于全球經濟總產出的增速。長期來看,全球貿易增速通常是全球經濟增速的1.5倍,特別是在20世紀90年代全球化快速發展時期,全球貿易增速高達全球經濟增速的兩倍。世貿組織表示,全球貿易正面臨增長大幅放緩的嚴峻考驗。在“反全球化”情緒日益高漲的背景下,這一考驗尤為令人擔憂。目前,無論從貿易角度還是從創造就業以及經濟增長的角度,都必須確保當前形勢不會誤導各經濟體實施惡化目前局勢的政策。
世貿組織認為,世界經濟不振是全球貿易放緩的根本原因,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增加了全球貿易復蘇的不確定性,“反全球化”思潮蔓延更是推動各國貿易政策內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根據《世界貿易統計報告》,2015年10月份至2016年5月份,世貿組織成員新實施了154項包括進口關稅、禁止進口、進口數量限制、復雜海關程序、當地含量要求和臨時性進出口稅費等貿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22項。從非關稅壁壘看,截至2015年底,120個世貿組織成員累計通報技術性貿易壁壘約1.5萬個,128個世貿組織成員通報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約2萬個。從貿易救濟措施看,截至2015年底,30個世貿組織成員累計發起1494項反傾銷調查,8個世貿組織成員發起111個反補貼調查,35個世貿組織成員發起155個保障措施調查?!抖畤瘓F貿易措施報告》也顯示,二十國集團經濟體出臺貿易限制措施的速度,已達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高水平。從2015年10月中旬到2016年5月中旬,二十國集團經濟體共采取了145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月均近21項。
中國舉動贏得積極評價
世貿組織對中國的第六次貿易政策審議于7月份順利結束。中國代表團介紹了自2014年7月份審議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形勢、貿易投資領域的新進展、主要改革和對外開放措施,以及積極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的有關情況。世貿組織成員高度關注本次中國貿易政策審議,向中國提交了1955個書面問題,涉及中國宏觀經濟體制和經貿領域的政策措施。
在此次審議中,世貿組織成員對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表示充分肯定,對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并為其他成員帶來市場機遇給予積極評價。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改革步伐并未放慢。特別是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得到成員支持,開放新舉措得到肯定,“一帶一路”建設得到廣泛響應,在自貿試驗區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方式得到了高度肯定。
世貿組織成員還積極評價中國為多邊貿易體制建設提供的領導力,對中國2014年擔任亞太經合組織主辦國、2016年作為二十國集團主席國期間在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貿易便利化協定》早日實施方面展現出的領導力表示贊賞。
世貿組織成員還高度評價了中國給予最不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以及對南南合作的促進。比如,中國給予33個建交并換文的最不發達國家97%稅目產品免關稅待遇,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加入世貿組織,2011年在世貿組織建立“中國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及其加入項目”。
在最新審議中,世貿組織成員對中國經貿體制的積極評價和肯定比較多,對中國的關注也明顯增強,這些都表明中國在全球貿易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上升,中國在世貿組織中的作用持續增強。會議主席、中國香港常駐世貿組織代表楊碧筠在總結發言中表示,此次審議會議為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國的貿易投資政策提供了良機。成員們對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自貿試驗區建設等表示贊賞。
滿懷自信走上多邊舞臺
2016年12月11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周年的日子。加入世貿組織對促進中國外貿發展和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統計顯示,2001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為0.51萬億美元,2015年這一數字達到3.96萬億美元,約為入世前的8倍。15年來,中國攀越諸多“高峰”: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資國,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世貿組織認為,中國入世15年來,以開放姿態贏得自身經濟貿易體量迅速增長,推進全球經濟穩步發展;以務實態度廣泛參與世貿組織各項事務,針對復雜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以滿懷自信的姿態逐漸成長為國際多邊舞臺上的領導者。
世貿組織發言人基思·羅克韋爾說,中國用過去15年的經歷告訴世界,成為開放型經濟體可以帶來巨大的發展和繁榮。中國不僅實現了自身經濟、貿易體量的雙增長,也成為全球經濟穩定的“壓艙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持續從世界其他地區進口貨物和服務,促使很多國家的經濟趨于穩定并實現復蘇。中國的開放,對于當時中國的貿易伙伴來說極為重要。中國在世貿組織中的領導力也在逐步顯現。例如,中國一直在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從多邊貿易體制中受益。中國的領導力不僅體現在多邊貿易平臺。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到“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正努力創建新的國際平臺和工具,協助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并致力于維護國家間的穩定關系。
15年來,中國深度融入世界,世界因中國而精彩。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正以更開放的胸襟,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擁抱全球化新格局。(記者 陳 建)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