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建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2個,制定“浙江制造”標準500個以上;每年組織實施100個省級“機器換人”示范項目,省市縣聯動實施5000個“機器換人”項目…
昨天下午,《浙江省標準強省質量強省品牌強省建設“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三強”)新聞發布會舉行,宣告將以“三強”建設組合出擊助推浙江經濟轉型升級。
目標:浙江要率先邁入“三個時代”
“新常態下,浙江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標準質量品牌的作用更加凸顯。”新聞發布會上,省質監局副局長紀圣麟介紹,實施《規劃》的路徑是標準提檔、質量升級、品牌增效,而目標則是成為踐行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到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三個轉變”的示范省,率先邁入標準、質量和品牌“三個時代”。
為此,《規劃》明確了“三強”建設標志性目標:在標準強省建設上,浙江要率先成為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在質量強省建設上,實現我省11個設區市全面達到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標準;在品牌強省建設上,要將“浙江制造”打造成為“中國制造2025”的標桿和“浙江經濟”的金字招牌。
推進:形成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
眾所周知,得標準者得天下,由標準大省向標準強省轉變,離不開“話語權”的制定。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我省將新增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15項,主導制(修)訂國家標準300項,制定“浙江制造”標準500個等。
同時,還要培育一批標準領先、品質卓越的“浙江制造”品牌,形成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具體來看,“十三五”期間,每年培育“浙江制造”品牌企業60家、浙江名牌企業100家、省著名商標企業200家。
而為鼓勵更多的企業樹立品牌意識,《規劃》還表示,創新“浙江制造”認證模式。按照“企業自主申明+第三方認證+政府監管+社會采信”的思路,支持企業申報“浙江制造”認證。另外,還鼓勵國內外高信譽認證機構開展“浙江制造”認證,推進國際互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