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濕地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小環境上,還有固碳的作用,在全球碳循環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生態室副主任劉長安說。日前,記者跟隨國家海洋局2016“海疆生態行”采訪團來到遼寧省發現,自2014年起在渤海海域實施的海洋生態紅線制度,推動了盤錦、葫蘆島等沿海地區的生態保護和修復。
據介紹,盤錦市近年來投資3億多元對近6萬畝濱海濕地進行修復,同時積極推進退耕還濕工程;對濕地進行改造清淤,擴大水域面積,補償7.7萬畝受到鳥類和野生動物保護影響的耕地,恢復重要物種棲息地。盤錦市采取“合同到期的及時終止合同,合同未到期的不再續約”的辦法“退養還灘”,有效減少了圍海養殖對河口海域環境的不利影響。
在生態修復資金籌措方面,盤錦除積極推介“紅海灘生態修復旅游開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項目外,還對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生態損害賠償補償資金實行專款專用,按照濱海濕地翅堿蓬生長狀況,依據景觀格局,通過播撒翅堿蓬草籽,恢復灘涂植被,建設生態廊道,取得了預期的修復效果。
“覺華島要找準自身的定位,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覺華島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楊文匯說。在遼東灣第一大島嶼——覺華島,2014年,國家海洋與漁業局批準成立了覺華島國家級海洋公園,在這個生態脆弱和敏感的區域嚴格限制開發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