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便民服務成為基層黨建新常態
——濮陽市基層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側記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是三百多年前的鄭板橋心系百姓的深情表達。如今,在鄭板橋曾任縣令的濮陽市范縣卻是另一番景象:群眾需要辦理的事,只要一個電話或把相關材料交給村里的有關人員,剩下的事就由他們代辦。這一切都是濮陽市按照“4+4+2”黨建制度機制要求,堅持以服務為導向,加強基層便民服務體系建設的結果。
農村黨支部書記培訓基地:在思想引領中升華服務理念
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必須完善其服務功能,以服務功能的提升強化和鞏固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以基層黨組織書記思想觀念的轉變促進基層黨組織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轉變。為此,市委、市政府決心依托濮陽縣西辛莊村建立農村黨支部書記培訓基地,開展大規模、規范化的農村黨支部書記培訓,以思想自覺引領行動自覺。”濮陽市委組織部部長劉漢征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培訓基地規劃占地100畝,分教學區、辦公區、食宿區和文體區,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總投資2500萬元,主要包括教學樓、報告廳、展廳、宿舍樓、餐廳、體育場地及其它附屬設施,可同時容納300人培訓學習,是全省乃至全國第一家農村黨支部書記培訓基地。
濮陽市委組織部將課程開發設置作為基地發展提升的著力點和立足點,設置了初任培訓、提升培訓、專題培訓三個層次的培訓班,突出實踐教學和跟蹤教學兩大特色,把課堂教學和體驗式教學相結合,把短期培訓和長期跟蹤培養相結合,并選定“一點一線一圈”的實踐教學路線。點即,西辛莊;線即,濮渠路黨建示范帶;圈即,市三李精神館、警示教育基地、清豐縣單拐革命教育基地、省級三所干部學院、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
“參加這次培訓對我思想沖擊很大:一是沒想到市里為我們這些農村黨支部書記建了專門的培訓基地,說明市領導是看重我們的,一定得干出個樣來;二是更明白了作為一名黨支部書記該給老百姓干點啥、怎么干,回去再也不能像原來那樣對老百姓吆五喝六了,一定要好好為老百姓服務,多為他們辦點實事。”這是參加濮陽市第二期村黨支部書記培訓班的南樂縣梁村鄉后翟村黨支部書記張玉昌對記者發出的感慨。
“建立農村黨支部書記培訓基地,就是要通過培訓轉變農村黨員干部隊伍思想,提高他們的服務水平和能力,全面提升我市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素質,加快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步伐。”濮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高朝亮說到。
農村黨員“民意快線”:在載體創新中提升服務水平
當記者在臺前縣后方鄉張莊村問起黨員“民意快線”的時候,一位村民直接把記者領到了劉秀云老人家,當老人知道我們的來意后,她感慨地說:“多虧了我們的民意代表啊!要不然我還得在原來的破屋里挨凍。”記者深入了解后才知道,老人由于長年有病,臥床不起,沒有錢、也沒有能力建新房,一直住在幾近坍塌的老房里,今年老人在得知農村黨員“民意快線”的事后,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將情況反映給了村里的民意代表,沒想象幾天后縣住建局為其翻修了房子。
針對基層群眾困難多,交通不便利,反映問題渠道少,為民服務存在死角等問題,濮陽市在臺前縣率先試點開展了農村黨員‘民意快線’工作。農村黨員“民意快線”是集熱線電話、電子信箱、專用QQ號和當面受理“四位一體”的服務平臺。村村組建“民意快線”工作站,由村黨組織書記任站長,群眾推選的1—2名無職黨員“民意代表”為成員,負責民意信息的收集、上報,為他們配發專用手機,并給予適當話費補貼;鄉鎮建立“民意快線”服務中心,整合組織、紀檢、信訪、民政、計生等部門人員,下設服務部(話務班)、督察部、應急部和接待室,負責民意信息的受理、轉辦、督導和回訪等工作,并及時將鄉鎮權限以外或無力解決的民意信息轉送縣“民意快線”服務機構辦理;縣委組織部成立“民意快線”綜合協調辦公室,負責將各鄉鎮權限以外或無條件解決的民意信息協調縣直有關部門辦理、回訪和考核,受理基層組織建設、干部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咨詢建設和舉報。同時,縣直各單位明確了一名民意信息聯絡員,負責涉及本單位民意信息的受理轉辦等工作。
據悉,“民意快線”工程實施以來,僅臺前縣就已累計受理民意信息2421條,辦結2312件,辦結率95.12%,較好地解決了一批事關群眾切實利益的道路、飲水、資金、困難救助等問題。“‘民意快線’工程真正拉近了干群關系,維護了群眾利益,理順了群眾情緒,確保了基層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為基層群眾撐起了一片藍天。”正如臺前縣委書記常奇民所說。
四級服務網絡:在平臺優化中延伸服務功能
早在2005年濮陽市就開始了便民服務工作探索。但是,如何為群眾提供更精準更有效的服務,改變農村公共服務資源不足、服務職能虛化、工作能力不足以及一些偏遠村莊群眾辦事不方便等狀況,成為急切需要破解的難題。
問題倒逼改革。今年以來,市委抓住落實基層四項基礎制度的機遇,著力打造落實基層四項基礎制度的綜合平臺。全市89個鄉鎮平均投資80萬元,建設89個綜合性黨群眾服務中心;取消了作為鄉鎮、村中間管理層級的580個管區,代而重新規劃整合成立580個群眾服務區;在一般村以活動動場所為依托成立服務代辦點。構筑了以89個鄉鎮黨群綜合服務中心為核心,以580個群眾服務區為節點,以2000多個村民服務代辦點為延伸,建立起點對點、線連線的聯系服務群眾模式,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管理區變服務站,就是變管理機構為服務機構,變干部為服務員,推動服務下沉,提升服務時效。”濮陽縣慶祖鎮黨委書記谷進鋒說。
在服務內容上,注重專業+業余。依托鄉鎮綜合黨群服務中心,按照“應進必進、能進全進”原則,將駐鄉鎮的26個涉農部門所有工作人員集中在綜合服務中心辦公,將涉農的10大類、105項具體服務事項及流程整合打包,統一進入鄉鎮黨群服務中心。580個群眾服務區,除整合協調鄉鎮涉農站所的服務人員服務內容外,還結合農村實際和群眾需求,將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金融、郵政、水電等19項社會服務列入服務內容,最大限度地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服務。2000多個村級便民服務代辦點按照村民“議事中心、服務中心、活動中心、精神家園”的目標,著力進行打造,充分發揮村級組織場所的作用。
在服務方式上,實施定點+巡回。在580個群眾服務實行干部每周三集中辦公服務、其它時間巡回服務。每個村服務代辦點由鄉鎮派駐1名包村干部以及村“兩委”班子成員、大學生村官和民意代表,實行輪值制度,工作日內保證每天至少3人在服務點值班,即:1名鄉鎮干部、1名村干部和1其他人員。
在服務手段上,推行“代辦+領辦”。能在村里辦成的事,直接在村里辦;鄉鎮職權范圍內的事,由村代辦員代理盡可能在群眾服務區辦理;必須本人簽字或認可的,由村或鄉鎮代辦員領著辦。
“變管理區為服務站,表面上是名稱的改變,服務網絡的增加,實質上是政府職能的轉變、服務質量的提升、是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深入推進。”濮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林憲革一語中的。
社區“3334”服務模式:在豐富內容中完善服務機制
農村群眾正在享受著越來越便捷的服務,而如何為城市社區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將一個個社區建成群眾的幸福家園?需要不斷的探索。今年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濮陽市華龍區提出“3334”服務模式,由此鋪開了一條為群眾建設幸福宜居社區的道路……
“333”,即建立三級組織網絡。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樓棟門店黨小組三級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著力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絡化社區組織體系。加強三支隊伍建設。抓好社區工作人員、社區網格員和社區志愿者三支隊伍,配齊配強社區“兩委”班子成員,組織網格員利用自身優勢參與社區服務,發展各類社區志愿者服務組織,開展社區志愿和互助服務活動。健全三項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組織工作保障、組團式服務、黨建責任落實三項社區工作機制,加大對社區黨組織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力度,健全投入保障機制;把社區內的在職、離退休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組成各類服務團隊,為居民群眾提供主動、高效、有針對性的服務;細化“一定兩評三公開”社區黨建責任目標體系,全面落實黨建責任制。
“4”,即大力推進社區“四化”服務建設。推進社區網格隊伍服務精細化。以三級網格為單元組建服務小組,每個網格組建由社區在職工作人員任組長,教師、醫生、廚師、理發師等行業志愿者為組員的網格為民服務組,健全社區為民服務網絡,為轄區居民提供精細化服務。推進社區綜合服務平臺信息化。建設辦事處、社區兩級綜合服務信息化處理平臺,將黨務、計生、民政、社保、醫保等業務依托平臺在線辦理,網格員將辦理完畢的事項通過手機短信及時進行反饋,為群眾辦事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推進為民辦事服務優質化。全面推行社區“錯時服務”制,每天中午、晚上,通過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上門走訪,做好困難群眾服務工作;開展黨員結對幫扶志愿活動,做好為民、便民、利民服務。推進多方參與服務多樣化。依托社區“微心愿”平臺、“四點半課堂”、家長學校、文化廣場、老年人活動室等,整合轄區社區衛生服務站、物業管理公司、個體工商戶、黨員志愿者等資源,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送知識、送健康、送溫暖等活動,滿足社區居民多層次、多方面的服務需求。
“實施‘3334’服務模式,就是要促使社區上下聯動聚成‘一條心’、左右聯動擰成‘一股繩’、前后聯動編織‘一張網’、內外聯動形成‘一盤棋’,不斷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華龍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孫福柱深有感觸地說。
如今,走近濮陽的社區,我們對“幸福社區”有了這樣的解讀——
在登月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記者看到大廳里幾個孩子正在打乒乓球,一邊的棋牌室幾位老人正在下象棋,據社區工作人員李毅介紹,今年3月,社區為居民新建了文化活動中心,棋牌室、電子閱覽室、書畫室、健身房,整整兩層樓房都是供居民活動娛樂的,每天都是“人滿為患”。
在玉蘭花園社區服務中心,記者看到社區辦公房明亮整潔,辦事大廳里有社區黨建、勞動保障等11個辦事窗口,每個窗口配備一臺電腦。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位失業登記的群眾,他高興的說:“沒想到啊,在社區辦事這么快!服務這么熱情!我這臨時需要復印身份證和戶口本,沒想到辦事大廳免費為我復印了”。
精彩仍在繼續,幸福社區建設進入提質新階段。
“加強基層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就是讓“最后一公里”變成“零距離”,讓群眾感到溫暖、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濮陽市委書記何雄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