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社會治理機制的“平陰模式”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丁元竹
山東省平陰縣在治安治理工作中,通過落實責任,有效發動群眾力量來完善工作機制,確實有可圈可點之處。
通過激發社會活力來推動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創新,是當前社會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貫徹群眾路線、動員群眾的方式值得回顧與借鑒。
以土地改革為例,在革命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循序漸進地展開了治理活動。首先,用革命理論武裝群眾,使群眾認知自身行為的意義,達成灌輸和統一思想的目的;其次,通過發展農會、婦女協會、共青團等黨外組織深入群眾,發動群眾;而后,再開展斗地主、分田地的具體革命行動,由于在此之前黨和人民的社會關系已經建立起來,故而新的經濟關系也隨之形成。
農民參與土地革命是一個主動的、共同協商的、共同參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擁有自己的利益和理想,其二者在參與革命的過程中相結合。而事實上,多數的社會治理過程都與此相似。
馬克思說過:“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因此,中國共產黨的成功實踐對于我們當前推動社會體制改革、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活力仍然具有重要的啟迪。
總之,在推進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的過程中,必然要堅定群眾路線,依靠群眾。希望平陰縣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厲,再創輝煌。
“平陰現象”背后的社會良治之方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 盧國顯
治安好壞一般可以從實際治安效果和主觀感受兩方面來評價。一方面,平陰治安給人的切身感受,值得稱道:平陰已經實現連續八年命案全破、零災害事故率,幾乎未發生任何群體性治安事件;另一方面,根據問卷調查,平陰縣居民具有較高的治安滿意度和安全感。可以說,這二者的評價高度一致。平陰縣可以成為我國縣域治安治理工作的標桿。事實上,深入解析“平陰現象”,其良好的治安效果主要源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平陰縣公安機關領導有力。近年來,平陰縣在濟南市的治安排名連年靠前攀升,這與核心領導力量的與時俱進、貫穿中西和敢于創新密切相關。在現有領導的帶領下,警務理念不斷提升,并融合于平陰縣實際治安工作之中。由此可見,職能部門作用的發揮離不開有力的領導集體。
第二,平陰縣社會治安治理工作到位。平陰縣公安局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方面,勇于創新,敢于突破,主要體現在部分極具價值的創新之舉。例如出資30萬元設立創新獎和創新工作室,成立社區巡邏隊、企業警務室、五老說和團等。這些創新較為有效地降低了各類違法犯罪率。
第三,平陰縣治安治理善用網絡信息技術。平陰公安已經建成了可以覆蓋全部縣域的視頻監控系統、社區人口監控系統,以及山東全省統一的案件辦理信息系統。先進有效的警務信息系統為警方提供了良好服務和為辦理各類案件提供了便利。
第四,平陰縣治安治理深受文化傳統熏陶。平陰縣固有的文化傳統是治安治理的重要影響因素。平陰地處濟南西部、泰山腳下,深受齊魯儒家傳統文化的浸染,民風樸實,注重禮儀,熱情好客,大氣豪爽。這種深厚的文化傳統對于推進縣域治安治理現代化非常有利。
當然,正如問卷調查結果所見,一些經常性的、地方性的治安現象的存在,對平陰警方進一步提高治理績效形成了動力,而這也是任何良治不可或缺的雜音。也正如任何實證研究一樣,此次問卷調查的信度、效度仍可進一步增強。但無論采取何種驗證手段,“平陰現象”都值得在現階段給予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