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空想社會主義的社會建設思想是在批判資本主義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同無產階級對社會的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相適應的。”①英國空想社會主義的社會建設思想散見于其主要代表人物——莫爾、溫斯坦萊和歐文等思想家的一系列著作中,他們提出了許多關于社會建設的思想觀點,形成了早期社會主義者關于社會建設的思想體系。
一、社會建設的基本內容
縱觀莫爾、溫斯坦萊和歐文關于未來理想社會的論述,我們認為可以將英國空想社會主義關于社會建設思想作如下概括。
(一)關于國民教育思想
莫爾、溫斯坦萊和歐文都尖銳地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不平等,認為資本主義制度只是保障有產階級的受教育權,卻剝奪了廣大工人、農民的受教育權;同時全面論述了未來理想社會的教育藍圖,其中包括幼兒教育、普及教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重視人的全面發展等思想。
第一,重視兒童教育及終身教育的思想。
莫爾、溫斯坦萊和歐文都認為,國家應該對全體學齡兒童實施教育,教育應該伴隨人的一生。
莫爾主張,所有兒童,不分男女,無論出身,都要接受教育,都要讀書求知。他們從嬰兒期開始就接受公共教育,到了入學年齡,就到學校學習。在烏托邦島上,公民生活中包括兩件大事:一是生產勞動,一是從事文化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大部分公民,無論男女,總是把體力勞動后的剩余時間一輩子花在學習上”。②這是最早的終身教育思想,莫爾希望通過這樣的成人教育,使烏托邦人精通當代的一切學問,使文化科學知識成為全體烏托邦人的財富。
溫斯坦萊的《自由法》規定:在自由共和國里,人人必須受教育。家長、父母從幼兒起就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達到學齡就送進學校,學習法律、技藝和語言。“在孩子受過學校教育達到智力成熟以后,再把他們送去學習一種他們的智力和體力都適合的手藝、技術和科學,并且一直學到四十歲為止。”③而成年人也還要受教育,在每個星期日,由郵局局長或挑選出的人為成人舉行報告或講演,以此代替傳統的到教堂做禮拜的宗教活動。
歐文以“人的性格形成理論”為依據,把重視兒童教育看作是建設共產主義勞動公社的重要條件,提出兒童要“好好讀書,并理解讀物的內容”的教育觀點。他強調:“人人從出生到成年,都應當用目前所知的最好的方法進行教育和培養。”④為了普及教育,歐文主張建立教育制度,實行教育立法。
第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莫爾是最早論述勞動教育問題的思想家之一。他指出,烏托邦人“無不從小學農,部分是在學校接受理論,部分是在城市附近農莊上作實習旅行。”⑤在勞動教育中,注重理論與實踐并進,在實踐中學,用最巧妙的技術和方法生產各種手工業品等;在文化教學中,要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學以致用,使得人人都懂得勞動的價值。
溫斯坦萊批判了與生產勞動相脫離的舊的教育方法,認為這種教育只能培養書呆子和熱衷于空談的“繁瑣哲學家”。他主張實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制度,人們不僅可以學到真正的科學知識,了解自然的奧秘,消除偏見和謬誤,還可以“防止發生游手好閑”的危險,養成勞動的習慣,使人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歐文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并進行了實驗。他認為教育是和生產緊密聯系著的,生產本身就是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應當讓人們在生產實踐中接受教育。在“新和諧公社”的教育實踐中,歐文開辦了“工業與農業學校”。學校教育的內容非常廣泛,既進行普遍的無神論教育,也設置了諸多自然科學的科目,同時按不同的年齡階段,安排了勞動實踐(內容包括手工工場勞動、園地勞動、家務勞動),使之與智育結合起來。對此,馬克思給予了高度評價:“正如我們在羅伯特·歐文那里可以詳細看到的那樣,從工廠制度中萌發出了未來教育的幼芽,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⑥
第三,實施智育、德育和體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莫爾認為,教育的內容包括智育、德育和體育,目的是培養理想中的新人,這種新人不但品德高尚、學識豐富,而且個個是生產上的能手,既精通農業技術,又掌握一項或多項專門手藝,能夠根據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在城鄉不同職業部門之間輪流工作。
溫斯坦萊提倡培養具有手藝、技術和科學的全面的人才。他說:“凡是可以幫助探尋創造物的秘密和提供如何正確管理土地的知識的任何一種手藝、技術或科學都可以學習”。⑦他把生產或科學技術活動分為五個部門,即農業,礦業,畜牧業,林業,天文、氣象、水利,通過這些學習加上有關法律的各種概念、語言和歷史的學習,從而為共和國培養有用的人才。
歐文把人的全面發展看作是教育的任務、目的和基本方針。他主張要使所有的人一生下來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培養人們智、德、體、行方面的品質,使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最完善的人。
(二)關于勞動就業思想
勞動就業是民生之本。英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認為勞動就業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未來社會要實現人人勞動,保證充分就業。
莫爾認為,勞動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活動。烏托邦實行普遍的義務勞動制度,規定凡是年齡和體力都適合勞動的人,都必須參加為增加社會財富和改善人們衣食住行等生活條件的勞動,這既是每個人的權利,又是每個人的義務。
溫斯坦萊在《自由法》中詳細論述了未來理想社會關于勞動就業的宏偉圖景。在以公有制為基礎的自由的共和國里,除生病外,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都不能免除勞動。任何人都不準雇工或者受雇,且如果拒絕勞動,則根據游手好閑懲治法給予處罰。自由共和國還保證勞動者的休息權,每7天有一天為休息日。
全民就業是歐文全部計劃中主要而急待推行的重要措施。在他設想的未來社會,公社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實行有計劃的集體生產和義務勞動,“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一生中的生活、勞動都由公社安排。公社里沒有失業者,沒有游手好閑的人,各種年齡的人和具有各種特長的人都被分配給同年齡和特長相適應的工作。”⑧
第三,關于社會分配思想。
莫爾的烏托邦實行按需分配的原則。各家庭把生產出來的工農業產品都交給公共倉庫,并從公共倉庫領取家庭所需要的一切。莫爾認為,烏托邦之所以能夠實行按需分配制度,是因為“首先一切貨品供應充足,其次無須擔心有人所求超出自己所需。”⑨當然,莫爾所設想的這種按需分配是建立在小生產基礎之上的,帶有明顯的平均主義傾向。
溫斯坦萊的自由共和國實行按需分配的原則。在自由共和國里,每個家庭單獨生活,根據全家的實際需要到倉庫里領取生活資料。他指出,既然每個人都是為了充實公共儲備而工作,每個人就可以利用倉庫中的任何一件物品,以便滿足自己的需要,保證過上富裕的生活。
在分配問題上,歐文的貢獻是將按勞分配與按需分配銜接起來了。歐文認為,從虛偽、貧困和不幸的惡劣制度到未來真理、富裕和幸福的優良制度之間要經過一個過渡時期,這一時期應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分配的手段和憑證是勞動券。勞動者可以憑勞動券在交易市場上換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在公社制度建立后,公社將實行“每個成員各盡所能”,按需要分配的原則。“公社設立公共倉庫或貨棧,產品生產出來后,按照品種分別送進有關倉庫或貨棧保存。公社中有負責分配的人向社員分配所需要的物品。”⑩歐文認為,由于機器和科學發明的廣泛應用,公社成員將通過簡易、正常、健康和合理的工作,生產出為數極多的剩余產品。因此,“人人都可以無憂無慮地獲得一切生活必需品。”(11)
第四,關于醫療衛生思想。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揭露了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惡劣的勞動和居住環境嚴重地危害了工人的身體健康。他們明確提出,在未來理想社會里,必須對全體社會成員實行醫療衛生保障,發展公共衛生事業,從而為每個社會成員提供生命健康保障。
在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設想的未來社會里,一是要建立醫療衛生保障基金,發展先進的醫療機構,為所有社會成員提供優質的免費的醫療衛生服務。在烏托邦中,衛生健康被當作大事來抓,實行免費醫療;每座城市的醫院設備完善,藥物齊全,醫生技術精湛,病人營養適度;醫護人員對病人體貼入微。在溫斯坦萊的自由共和國里,醫療服務也比較完善。有人生病或者受傷,研究本草和礦物科學的醫生就會為他診治,不需要任何報酬。歐文的勞動公社設有醫院,生病的病人可以得到充分的免費治療。
二是注意公共環境衛生,主張建設優美舒適的居民住宅區。烏托邦人很注意維持公共環境衛生,以防止空氣污染和疾病的流傳,烏托邦的一切都合乎衛生,各方面都有助于增進身心的健康。歐文的勞動公社,住宅區一般都建在地勢干燥,飲用水清潔的地方,十分有利于健康。
第五,關于社會福利思想。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認為,未來理想社會必將是社會福利充分發展的社會,社會成員的衣食住行都有很好的保障。
莫爾提出未來的理想社會應該是人類社會福利得以充分發展和進步的社會,在烏托邦看不到窮人和乞丐。烏托邦實行公共食堂制,公共食堂飯菜豐富可口,人們對食物的需要不受限制,各種蔬菜、水果、面包、魚、肉都非常充足。烏托邦自制衣服,每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工作服和供外出或到公共場所穿用的衣服。烏托邦的住宅舒適衛生,全島居民居住的都是外觀很美的三層樓房。另外,烏托邦對喪失勞動力的人們給予同目前正從事勞動的人們一樣的照顧,保證人人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溫斯坦萊認為在未來理想的自由共和國中,土地上的生產物如牛羊、五谷和果實全部公有。他指出,實行公有制不僅可以促進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而且可以避免戰爭和各種糾紛。正是由于實行公有制,大家可以得到自己所需的生活資料,人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歐文倡導建立公社制度,在勞動公社里有明確的幼兒保護和養老制度,比如,勞動公社規定,五歲以下的兒童,他們都住在保育室和幼兒學校,吃最有營養的食品;六十歲以上的人主要就是逸享天年,有病或者年老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顧。在勞動公社里,公共食堂以周到的服務方式向全體社員提供便宜、優質的食品,讓大家分享。在衣著問題上,公社采用最好的服飾和衣料,有專門的機構縫制衣服,幾乎不需任何人花錢費事。在住宅上,社員的居住條件十分舒適,房屋空氣通暢,溫度適宜,環境優美。
第六,關于社會自治組織思想。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對社會基層組織建設作了深刻的闡述,尤為突出的是歐文的勞動公社。歐文在其著作中對勞動公社的基本原則、組織形式、領導體制、生產安排、生活管理等各方面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勞動公社是根據“聯合勞動、聯合消費、聯合保有財產和特權均等的原則建立起來的”(12)。勞動公社實行財產公有、共同勞動、按需分配、權利平等和義務平等,以實現人人享受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最大幸福的“理性的社會制度”。在勞動公社里,人人都將形成與舊世界的人完全不同的新思想、新感情、新精神、新道德、新習慣、新語言和新的行動方式,將使人們獲得最大的幸福。(13)
勞動公社是獨立的政治經濟組織和社會單位,每個公社都“像一個獨立共和國或國家一樣實行自決,由自己的成員依照神圣法則進行管理。”(14)公社實行民主管理,最高權力機關是公社的全體社員大會,公社的一切重大問題均由社員大會討論決定。公社的常設機構是社員大會選舉的總理事會,總理事會必須向社員大會負責,匯報工作,接受審查。
從歐文的論述可以看出,勞動公社的是一種地方基層自治組織形式,是一種直接民主,真正體現了管理人員為公眾服務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原則。在這種自治組織中,社區居民可以直接管理公社的事務,而且還享有直接的參政議政權利。這種社會管理形式對當前我國創新社會管理也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二、社會建設的標準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認為,公平正義是未來理想社會必須貫徹的基本原則,它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第一,機會平等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認為,所有的人都享有平等的勞動機會,都平等地參加勞動;所有的人都有平等地獲得勞動成果的權利和享受的權利;所有的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在未來的理想社會中,社會賦予每個成員謀求個性發展,獲取社會地位,滿足自身物質文化生活要求的機會和權利是平等的,以便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15)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的機會平等是超越階級差別和社會區別之上的平等,這種平等是人間正義、人類幸福生活等必不可少的條件。
第二,財產公有及財富分配公平
財產公有體現了社會正義原則,它有利于人與人之間平等關系的實現。在英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們設想的未來社會,財產私有制將被廢除,不合理的財富分配方式將不復存在。理想社會對于每個成員來說,獲取財富的權利是平等的。空想家們倡導在公有制為基礎的未來社會,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每個人都公平地取其所得,并且對其他一切人都將公平行事,以實現社會福利的合理、公平分配,使成員普遍享受、讓每個人都享受到豐衣足食的樂趣,從而過上幸福的生活。
第三,政治權利平等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們向往的理想社會是政治上的民主共和制。他們認為在和諧制度下人們的智力已經相當發展,他們的預見力已經相當敏銳,足以毫無困難地建立起一個使他們成為權利平等的社會成員的社會組織體系。(16)在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精心勾勒的民主政治藍圖里,公民的政治權利人人平等,公職人員由民主選舉產生,并可以隨時撤換;社員和公職人員在政治方面享有完全平等的權利;為了防止權力的濫用,還建立了有效的權力監督體制。
三、社會建設的目標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認為,未來理想社會建設的目標是實現社會和諧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其終極目標。在過去的一切時代,人的發展受到了歷史條件的限制,只有到了未來的理想社會,才能真正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它包括三層含義:
第一,人的自由發展。所謂人的自由發展即人的“自由個性”的發展,是與人的“依賴性”、“被迫性”相對立的概念,是指人擺脫了經濟上的奴役和政治上的壓迫,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發展自己的個性。空想社會主義者認為,人的自由發展的前提是人的生存自由,即經濟上掙脫奴役,把人從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而獲得生活權利的自由和充分的自由時間,在生存自由的前提下才能獲得個性的自由發展。
第二,人的全面發展。所謂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指德、智、體的全面發展,還包括人的才能、工作能力和素質得到發展。莫爾已天才地猜測到,在未來理想社會中,人的體力和智力將得到充分發展。他說:“在公共需要不受損害的范圍內,所有公民應該除了從事體力勞動,還有盡可能充裕的時間用于精神上的自由及開拓,他們認為這才是人生的快樂。”(17)而且,在烏托邦,還強調通過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結合,以培養人的實踐能力。歐文特別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并把此看成教育的任務、目的和基本方針。他認為應該使所有的人一生下來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指導,使他們在各自天賦的能力、志趣和力量所能做到的范圍內,成為智、德、體、行方面都最完善的人。他相信公社教育培養出來的將,是“朝氣蓬勃、實用知識豐富”的勞動者。
第三,人的充分發展。所謂人的充分發展,是指人的創造潛能不受社會因素的制約而充分地發揮出來,人的實踐能力和認識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生產力還不夠發展,還存在著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還存在人對“物的依賴性”,因而還不可能最終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只有到了未來理想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物質產品的極大豐富及整個社會環境的自由,才能最終實現人的充分發展。
“自由發展”著重從人的活動意愿來說明人的生存狀態,“全面發展”強調人的能力發展的廣度,“充分發展”則傾向于人的發展的深度。在“生存論”意義上,“全面發展”、“充分發展”是“自由發展”的結果,自由發展必定表現為全面發展、充分發展。
綜觀英國空想社會主義的社會建設思想,我們可以看出盡管它是那個時代無法實現的空想,但它是早期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是現代無產階級先驅者思想的理論表現,其中不乏積極的成分。正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指出的,在空想社會主義者的那些稚氣十足的言論中,天才地預示了我們現在已經科學地證明了其正確性的無數真理。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頁。
②⑤⑨(17)《烏托邦》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第70、55、61、59頁。
③⑦《溫斯坦萊文選》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第178頁。
④(11)(14)《歐文選集》第2卷,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第132、30、154頁。
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30頁。
⑧劉文:《空想社會主義法學思潮》,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55頁。
⑩蕭貴毓、牛先鋒:《社會主義通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42頁。
(12)《歐文選集》第1卷,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第330頁。
(13)山東大學《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史》編寫組編:《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83頁。
(15)吳滿意、謝海蓉:《空想社會主義思想者的富民思想試探》,《天府新論》1997年第1期。
(16)參見詹真榮、熊樂蘭:《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與實踐》,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