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詹巴斗做過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一輛停在比較雜亂的街區,一輛停在中產階級社區。他把停在雜亂街區的那輛車牌摘掉、頂棚打開,結果一天之內就被偷走了;而停在中產階級社區的那輛車過了一個星期仍安然無恙。后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這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僅過了幾個小時,車就不見了。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依托這項實驗提出了“破窗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未能得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那么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
“破窗理論”從心理學、犯罪學等角度揭示了環境對人的暗示性和誘導性。該理論在現實生活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對于一座城市來說,一扇“破窗”看似微不足道,但是每天發生的小事,比如隨地扔垃圾、踐踏草坪等,就像一扇完整的窗戶被無端打破,給社會留下一個小小的傷口。如果這些現象得不到及時制止,最終就會像毒瘤一樣危害整個城市。例如在環境優美的場所就沒有人隨地吐痰,大聲喧嘩;而在臟亂的地方,即使豎起“禁止喧嘩”、“嚴禁吸煙”的牌子也難于奏效。在公園里,假如第一個人摘取花壇里的鮮花后,其他人則紛紛效仿,那么鮮花將被一摘而凈。由此可見,城市管理的效能與環境管理、環境維護息息相關,“破窗理論”與城市管理之間有許多結合點,對城市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破窗理論”告訴我們:無序的管理必然導致管理的無序,而管理的無序又滋長了混亂。良好的秩序需要有人不斷地維護,管理者必須及時糾正和修繕每一次被打破的“窗戶玻璃”。如果城市管理者能夠精于謀劃、精細管理,營造良好的管理環境和輿論環境,避免城市管理中的第一扇“窗戶”被打破,或者打破后及時修補、精心維護,那么城市管理成本會大大降低,管理效能則會大大提高。
“破窗理論”對城市管理工作的啟示一:提高管理人性化水平,預防“破窗”出現。“破窗理論”中提到的從輕微不良行為到惡意行為猖獗的演變,并不是因為玻璃本身的完美或殘缺,而是透過破了的玻璃引起人們心理的變化。要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必須變被動防守為主動出擊,化善后為預防,化危機為契機,不是等待城市管理中的“破窗現象”發生,而是要從源頭杜絕。要用“大管理”的理念統籌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用市民群眾的現實需要和內心感受考量城市建設管理的措施和效用,實現建設管理從“物”到“人”的轉變,真正使城市的功能布局更加科學合理,公用設施更加方便實用。要講究城市管理執法方式,堅持以人為本、文明執法,摒棄“一趕、二扣、三處罰”的執法方式。對違法占道經營必須絕對禁止,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同時要采取包容的姿態,注重情、理、法的合理運用,例如在瓜果入市、攤販易聚集時段、地段,給予有限開禁,合理疏導,從而在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時,有效化解管理矛盾。
啟示二:提升管理精細化水平,及時修復“破窗”。如果第一扇窗口被打破后,沒有得到及時修復,就會給人以錯誤的暗示,進而出現更多的破窗。因此,要在第一時間修補“破窗”,拒絕縱容違法的暗示,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要厘清城市管理職責,采用屬事和屬地相結合的方式,明確職能部門行業監管職能,街辦和社區屬地管理職責,條塊結合、部門聯動,實現精細化管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要提升城市管理標準化水平,完善城市管理服務標準體系,對行政執法、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進行規范。針對熱點難點問題,實施量化考核,定期通報排名,落實獎懲措施,強化責任追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要改進城市管理方式,實行網格化管理。將全市劃分成若干個網格,每個網格都安排對應的信息采集員、城管隊員和環衛工人,形成責任到網格、處置到網格、監管到網格、獎罰到網格的城市管理機制。要改進城市管理手段,整合城建、市容、政務、交通、公安、城管等現有管理平臺,構建統一的信息編碼、指揮調度、便捷使用的工作系統,形成城市管理網格化信息化平臺體系,實現城市管理的統籌協調、統一指揮和高效運行,確保一旦出現問題,能迅速確定位置和責任人,及時處置,防止大面積違章行為發生。
啟示三:強化制度剛性約束,提高“破窗”成本。“破窗理論”強調,在存在破窗的可能下,首先要在大環境中建立一種行為規范;其次明示違法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最后在窗戶被打破的第一時間進行修補,拒絕縱容違法的暗示,追究違法行為并予以懲戒。要按照現代城市管理規律,從體制機制建設入手,立足長效,防止反復,綜合運用行政、市場、經濟、法律手段,著力構建長效化的城市管理機制和規范。要全面梳理,整合現有城管執法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選擇執法效力最高的一種固定為對某一違法事實的唯一處罰依據,提高執法的嚴肅性和有效性。要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強調對微小破壞行為的零容忍態度,提高違反規定的經濟成本。
啟示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變“破窗”為“護窗”。反用“破窗理論”,優美的環境、良好的氛圍可以幫助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品質,從人文角度達到環境的“教化效應”,變“破窗”為“護窗”。城市是所有市民的生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城市的有效運行,不僅是地方政府負責、城管部門執行、其他部門配合。由單純政府職能進一步回歸于政府和社會的共同責任,充分發揮每一個組織、每一位市民的作用,讓廣大市民參與城市管理,成為城市政府的伙伴和助手,使加強城市管理、維護整潔有序的環境由城市管理者的單方面追求轉變成全體市民的自覺行動。要教育引導廣大市民,及時糾正“棄舊心理”、“從眾心理”和“投機心理”,使人們的言行舉止都處在有序管理之中,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不做“破窗”第一人。對模范遵守行為準則的人和事予以褒獎肯定,強化示范帶動作用,使廣大市民養成維護環境的自覺習慣,推動良好城市運行秩序的形成。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