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民主政治時代,執政黨要長期執政,必須獲得強大的合法性基礎。所謂合法性基礎,即是指民眾的信任和支持。在和平時期,腐敗是損害執政黨合法性基礎的最為要害的因素之一。世界歷史的實踐已經反復證明,一些政黨能夠長期立于不敗之地,根源就在于其政治的清廉和執政的績效。當前,中國正處于腐敗的高發期,總結國外一些大黨老黨在反腐敗方面的經驗教訓,對于我國如何更加科學有效地治理腐敗,無疑具有非常現實的借鑒意義。
構建嚴密的反腐敗制度體系
治理腐敗之根本是構建嚴密的制度體系,將權力的行使控制在制度規范內。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黨,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都非常重視制度反腐的重要作用。
越南共產黨對遏制黨內腐敗極其重視,先后制定了《反腐敗法》《申訴控告法》等,為懲治腐敗、加強群眾監督提供了法律依據。并采取了在全黨開展黨的建設和整頓運動,加強制度建設、加大監督力度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遏制黨員干部貪污腐敗現象。越南共產黨規定:因腐敗問題、造成嚴重后果的地方和單位,不管領導者是否參與其中,都要追究黨委主要領導人的法律責任和紀律責任。為解決比較突出的“關系網”“裙帶風”等消極現象,越南共產黨決定實行干部交流制度,規定總書記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縣級以上主要領導干部在同一個地方擔任同一職務不得超過兩屆任期。為了加強對干部的監督,越南共產黨在原有干部收入申報制度的基礎上,制定和實行了干部、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干部、公務員要申報個人房地產情況及其配偶和子女在國外自費留學的經費來源。為防止國有資產的浪費和流失,越南共產黨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加強了對銀行系統、預算管理、招投標項目等極易滋生貪污腐敗的領域的檢查與管理,進一步完善財政、資產和經濟管理機制。
新加坡在人民行動黨主政下建立了完善的立法體系,為政府廉潔從政和預防腐敗提供了有效的行為規范。新加坡相繼出臺了《防止貪污法》《沒收貪污所得利益法》《公務員紀律條例》《公務員懲戒規則》等法律法規,并數次修訂、完善,使這些法規與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相得益彰,互為補充,構織起一張懲腐反貪的嚴密法網。新加坡法律規定的“賄賂”的含義非常寬泛:不僅包括金錢、禮物、有價證券等任何形式的財產或財產性利益,還包括無法用金錢計量的職位、就業、契約、義務的放棄、責任的免除以及各種服務、恩惠、好處等非財產性利益,以及任何對上述報酬的表示、著手和許諾。根據新加坡法律,貪污犯可判5年監禁或至少10萬新元的罰款,或判處監禁并處罰款;違紀公務員,將面臨革職、降職、停止加薪、延遲加薪、罰款、警告、強制退休、失去工作(或公積金和其他利益)的處分。
瑞典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廉潔的國家之一。在瑞典的執政舞臺上,長期唱主角的政黨是社民黨,其成功做法之一就是較好執行了公務員的高薪養廉政策。瑞典國家公務員不僅可以享受普通公民的福利待遇,而且工資收入特別高,讓公職人員能夠過上富足的生活,從而降低對腐敗的需求。此外,瑞典還形成了較為健全的對公共權力進行監督制約的良好機制,權力監督有議會監督、司法監督、政黨監督、審計監督、監察專員監督、新聞媒體監督等主體和環節,為防止政府濫權提供了制度保證。
重視制度的執行力,對腐敗實行零容忍
反貪不僅是體制機制的科學設置,也考驗著執政者反貪的政治決心。所謂政治決心是指執政者尤其是最高領導人徹底地解決腐敗問題的堅定意志。這種意志最重要的體現是把徹底地解決腐敗問題作為最終目標,而不僅僅是查辦一兩個有影響的腐敗案件,且能夠以身作則,從自身、自己身邊人以及自己所屬的團體開始,堅持反腐敗的原則性和公正性,嚴厲打擊腐敗,實行零容忍。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領導下的政府是舉世公認的廉潔政府。在透明國際發布的清廉指數排行榜上,近些年新加坡始終排列在前五位。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建立廉潔政黨、打造廉潔政府的決心,是新加坡保有“廉潔之都”美譽的關鍵。對此,李光耀曾明確指出,“要實現毫無例外地治理腐敗、懲罰所有違規者的良善目的,領導必須具備治貪的強大意志與決心”。李光耀認為:“治理腐敗只能自上而下地、系統地進行。這是一個艱苦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只有自身廉潔且具備了堅強意志與道德權威的強大領導群才能做到。”李光耀治理腐敗的決心首先從其嚴以律已、以身作則上得以體現。人民行動黨懲治腐敗的決心還體現在對黨內反腐敗的嚴厲查處。2009年9月5日,新加坡《海峽時報》在報道中指出,“人民行動黨政府對鏟除貪污的毅力可從它堅決取締黨內腐敗的內閣部長中體現出來”。沒有選擇性的執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確保了新加坡法律的威嚴及其對腐敗分子的震懾作用。2000年,李光耀獲透明國際《環球廉潔獎》,以嘉獎他擔任新加坡總理期間,在杜絕貪污方面所取得的真正杰出的成就。
越南共產黨針對黨內腐敗問題頻發,也開展了一系列嚴厲的打擊行動:一些中央委員、公安部副部長、副總監察長等高官相繼落馬。該黨在全國開展了一場雷厲風行的反腐“無禁區”活動,大力開展公務員財產申報、腐敗案件問責制,還加入了亞洲反腐行動計劃,加強國際組織的反腐合作。據統計越共九大以來,已處分了1%以上的黨員,其中 30%是各級黨委委員。這些行動雖然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卻使越南腐敗局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從1998年開始,除了個別年份,越南的清廉指數一直比較穩定。這表明,越南采取的反腐措施遏制了腐敗問題的進一步惡化。
注重政黨自我約束機制與外在法律社會約束機制的統一
政黨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執政黨掌控著巨大的行政資源和權力,加強對執政黨的監督和約束是權力正確行使的根本保證。大多數國家的政黨都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紀律監察制度,監督、檢查、懲處違紀黨員自我約束機制,一些國家還通過法律制度對執政黨行為進行規制,除此之外,公共和媒體也會施以社會輿論的監督,從而形成內外結合的監督體系。
加強黨內監督,建立黨內監督體系。紀律監察制度是政黨政治運行中的免疫系統,對貫徹落實政黨的意志,防范權力對政黨及其黨員的腐蝕,維護政黨的生命力,具有重要意義。共產黨和一些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政黨一般都建立了比較嚴格的紀律監察制度。一些發達國家的政黨也設有黨的紀律監察制度。比如,德國社會民主黨設立監察委員會監督黨的執行委員會,審理對黨的執行委員會的控訴。
建立政策法規體系,加強法律的剛性監督。一些國家在政黨政治問題上,日益重視立法,使政黨組織及其活動日趨法律化和規范化,從而克服了隨意性和不合理性。例如,《意大利共和國法》(1947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1947年)、《法蘭西共和國憲法》(1958年)、希臘憲法(1975年)、葡萄牙憲法(1976年)、西班牙憲法(1978年),等等,對政黨及其活動都作了明確的規定。為了防止出現“黑金政治”,新加坡國家專門制定了《政治捐款法令》,對政黨的政治募捐行為作了明確規定。這些法律使得政黨和政黨制度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和國家政治體系中具有了明確的、穩定的法律地位,受到法律的保障,政黨的活動也就日趨規范化。
社會公共輿論的監督。許多政黨還重視新聞輿論、社會公眾的監督。古巴共產黨設立了全國群眾舉報委員會,直接隸屬古共主管黨務工作的政治局委員領導,加大了監督力度。馬來西亞巫統建立群眾監督機制,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對群眾關心的重大問題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公示,盡可能地增加透明度。在許多國家新聞輿論享有高度的自由權,他們可以在法律范圍內對執政黨的言行進行調查報道,使執政黨時刻面臨“第四項權利”監督的壓力,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保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