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文化產業是文化強國建設的產業支撐和重要物質基礎,是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主導力量。現階段,我國文化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遠高于同期GDP增速,正逐漸成長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但也應該看到,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更多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發展要求相比,我國文化產業尚存在開發深度不夠、業態融合與創新能力不強、國際化程度較低、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在此背景下,創新文化產業發展范式、做大做強文化產業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
創新發展范式、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關鍵在于創新發展思路,樹立“大文化產業”發展思維,在產業發展視野、格局、業態組織、體制機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大視野。創新文化產業發展范式,需以更高更廣的視野來看待文化產業發展問題,正確把握和處理傳統與現代、繼承與創新、民族與世界的關系。既要充分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與資源優勢,又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寬廣的胸懷、開放的思想和世界的眼光,順應人類文化發展趨勢,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時代特色的文化產品。要有全球化的視野和戰略思維,努力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利用兩種資源,實施“走出去”和“引進來”雙輪驅動。一方面,要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使盡可能多的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向世界,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話語權和影響力;另一方面,要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成果和產業發展經驗,在充分挖掘本土傳統文化資源現代價值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形成融有世界先進文化元素而又獨具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文化產業。
——大格局。在文化產業體系上,要改造提升演藝娛樂、文化旅游、工藝美術等傳統產業,加快發展動漫、游戲、網絡文化、數字文化服務等極具活力和潛力的新興產業,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在文化產業層次上,要以做精文化產業“核心層”為重心,堅持高端引領,強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文化藝術服務等產業發展的創新驅動;以做強“外圍層”為關鍵,著力發展網絡文化、休閑娛樂等文化服務產業,增添文化內涵和創意元素,提升產業附加值;以做大“相關層”為支撐,做好文化及衍生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完善產業鏈。多層次、多維度做大文化產業格局,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
——大融合。融合發展是創新產業業態、做強產業的趨勢和方向。文化產業是“內容+載體”的戰略新興產業,具有產業關聯度高、滲透性強、產業鏈條長等特點,與當代科技和較多產業存在極強的耦合關系,具有融合發展的深厚基礎和廣闊空間。要充分發揮科技的動力和引擎作用,面向文化發展新需求,從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加強促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要充分運用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等現代科技手段開發利用民族文化資源,創新藝術傳承形式、傳播手段及表現手法,增強文化藝術產品的表現力、感染力與時代感。要加強技術集成與模式創新,催生新的文化業態,搶占文化產業發展的制高點。要促進文化與旅游、體育、信息、物流、建筑等重點產業領域的互動與融合,延伸拓展產業鏈,提高文化附加值,衍生開發與創造新型文化業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大集群。集群具有規模經濟、范圍經濟等內在屬性與優勢,是當代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好萊塢電影、巴黎時尚設計、香港音像、日本動漫等世界聞名的文化產業都是借助集群模式獲得成功的。我國幅員遼闊,人文地理、產業環境因地域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各地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與發揮文化資源特色及比較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以項目為載體,抓好市場鏈前端和價值鏈高端,發展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國家要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以資本為紐帶,實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形成一批有影響、有品牌、有競爭力的企業或企業集團,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文化航母”。同時,還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重點建設一批高起點、規模化、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示范基地,形成“以點帶面”的聯動效應,引領、輻射與帶動全國文化產業專業化、規模化、集群化發展。
——大協同。協同是使系統擺脫混沌,達到有序的重要路徑,有效的協同,能夠產生“1+1>2”的協同效應。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起步較晚,存在創新體系不健全、制度環境不完善等問題,強化協同與創新,是實現新時期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要緊緊圍繞文化強國戰略之所需,科學構建政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聯合創建校校、校企、校所等多種形式的文化產業協同創新平臺。要深入開展文化科技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強化產業發展的科技與人才支撐。要強化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與機制協同,重點突破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制度障礙,建設服務型政府,推動政企分開、政事分開。與此同時,還要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政策的扶持力度,完善企業孵化、公共技術支撐、信息網絡等公共服務,形成集科技創新、管理體制、政策法規和公共服務體系等多維度協同創新的新模式和新機制,系統保障與推進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作者單位:陜西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本文系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12D009〕、西安市科技局軟科學〔SF1227-3〕和陜西省教育廳軟科學〔11JK0068〕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